从清华、北大等北京知名高校,到复旦、同济等上海著名学府,四川求才若渴,主动到全国知名高校“上门请才”。人才部署越来越显现“高精尖”趋势。
11月16日到20日,“四川-上海高校活动周”在上海举行。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亲赴上海,与高校学生面对面,邀约高层次人才入蜀兴业。
本次赴沪揽才,四川收效颇丰。据悉,四川正在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协商,有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一旦全部达成协议,四川的战略合作高校将达到7所。活动期间,四川不仅向专家学者直接抛出“橄榄枝”,也积极吸引高校毕业生报考四川选调生。截至22日12时,选调生报名人数达到1604人,其中硕士占比约62.8%,博士占比约6.8%。
另外,四川的69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也组团赴沪揽才,收到了3422份简历,达成意向570人,其中硕士占比约63.9%,博士占比约17.7%。
人才需求寻求专业人才充实四川“智库”
四川求才若渴,上海高校怎样为四川“解渴”?在来上海之前,四川的“请才团队”成员们都做了认真准备。在“四川—上海财经大学人才合作座谈会”上,四川的财政、税务、审计、国资委等部门负责人悉数到齐。想找什么样的人才?和人才怎样合作?这些问题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心里早有蓝图。
“首先我们可以邀请学有所长,学有所专的专家学者到四川省财政厅担任职务,充实班子力量,改善知识智力结构。”王一宏建议,合作的方式有很多种。双方也可共建四川财政智库,四川聘请上海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作为四川智库的成员,为四川制定财政中长期规划,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出台重大财税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咨询。
“我们希望这次能引进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也是我们目前所紧缺的。”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凤朝直接向高校抛出“绣球”。他说,该公司提供从总经理到专业技术骨干员工各种职位,年薪从20万到一两百万。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转变,国资委需要人才的智力支持。”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刘国强说,四川求发展,国资委也面临改革的压力。本次“四川-上海高校活动周”为四川提供了一个寻求专业人才的好机会。王一宏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四川目前急需各个层级的专业人才到川推动财政改革,如果靠既有的知识机构,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财政提出的新要求。”
人才选聘达成意向570人博士占比17.7%
“人才选聘会”是活动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人才选聘会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上海财大均设有专场。最新统计显示,四川共来了69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有1463个招聘岗位,3343个需求名额。目前上海高校的选聘会已经结束,共收到简历3422份,其中博士530份,硕士1902份,本科990份;达成意向570人,其中博士101人、硕士364人、本科105人;现场签约59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26人、本科24人。
在“复旦大学人才选聘会”现场,四川来了40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四川籍学生。“相比上海,四川的竞争压力小,发展空间也大。最重要的是四川是我的家乡。”李小雪是复旦大学的一名研三学生,她想找一份金融投资领域的工作,在选聘会现场,她已经相中了好几家对口企业。她坦言,在北上广购房很有压力,生活成本高,这也是四川籍学生回川定居的一大原因。
“近几年在新入职人员中,来自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每年约有10%的递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一位招聘人员告诉记者,该单位的专业性要求很高,聚集了全国各地的高顶尖人才。他已经收到约五六百份简历,博士的比例占到20%,最后可能只有约15人进入面试环节。
声音
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
“高校合作领域还很宽
未来希望能全面对接”
为体现四川对人才的重视,今年四川的“请才团队”阵容强大。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亲赴上海,不仅直接对话学校高层,提出人才需求,还与学生面对面沟通,抛出入川就业的“橄榄枝”。另外,成都、绵阳、德阳等市州的人才部门“一把手”,四川各个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等也悉数到场招贤纳士。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一把手’为了招贤纳士,集体出现在学校。四川对人才工作太重视了。”上海财经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秦文佳说,在她的记忆中,全国各地到该学校招人才的团队有很多,但还没有一个地区像四川这样重视,团队里来的都是人才部门和企业的直接负责人。
今年8月,我省与同济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成都举行。协议确定,双方将建立健全一系列合作机制,重点加强战略决策咨询、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干部人才交流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在跟北大、清华、人大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单项人才领域,其他的合作领域还非常宽。”范锐平说,例如,这几年四川与上海高校的合作主要集中在高校招生和学生回川就业。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进一步提升合作领域。特别是教育、人才培训、咨询等领域。下一步想整合学校的资源与市场需求,进行全面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