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遭骗为哪般? 春节求职季已收尾。2016年就业人数再创新高,求职心切成了普遍心态。据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70万。 面对此种情形,部分大学生降低预期,为获得实习单位的认可,对其百依百顺。这为一些不法分子针对大学生实施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
4名大学生“被理财”62万元 付晓涵,河北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获得工作岗位,她在实习了4个月的一家金融公司购买了近12万元的理财产品。当老板卷款而逃后,她才发现自己和另外3名大学生,共被骗去62万元。据付晓涵介绍,这份实习岗位是她在一家求职网站上找到的。经过面试,小付进入这家金融公司实习,工作内容主要是为公司的理财产品做宣传。“在上班的过程中,公司经理让我们这些没有经验、拉不到客户的人去拿家里的钱凑业绩。因为工作难找,为了把握来之不易的机会,只好照办了。”小付说。 公司把这些钱投进自己设计的一个金融产品中,并承诺:年收益8%到18%,可以随时自由进出。但是当小付和其他实习生想收回成本时,公司经理却以各种理由推辞,拒绝归还本金。无奈之下4名大学生只得求助于当地公安机关,62万元至今未被追回。 笔者多次尝试联系该“公司”经理,对方却始终没有接听电话。如今,该公司原办公场所已人去楼空。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除了实习遭骗,不少大学生求职或找兼职的过程中遭遇黑中介诈骗也很普遍。
求职不可操之过急 大学生求职屡屡遭遇骗局,是因“江湖险恶”,还是因大学生缺乏求职经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在这类案件中,骗子其实正是利用了学生天真、想要轻松赚钱的心理。“对求职者来说,不管招聘信息是在哪种渠道上发布,都一定要细心甄别。多存一份警惕,多留一个心眼。” “ 中介诈骗往往会选择在比较繁华的地段短期租用一至两间办公室,然后再招聘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充当公司员工,分工协作,分别负责接待、面试、签合同、收费等,给人一种规范招聘的假象。因此,伪装得很好,需要求职者一定的鉴别能力。”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求职导师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08年发布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要求职业中介机构须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发放的许可证方能营业,收费标准、监督电话应当和营业执照、职介许可证等在店内明示。 但在实际的招聘市场中,却存在着大量缺少相应资质的中介,他们很轻松就能注册公司,形式完全合法,很多人便是利用上述管理漏洞进行招工诈骗。 法律人士支招:应聘者应尽量选择合法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这些机构的服务是免费的。如果要通过营利性的中介企业求职,一定要注意仔细审查其是否具备相关资质条件,是否有《职业介绍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收费许可证》,同时应留意招聘地点、环境是否固定或正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