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军,男,汉族,生于1962年6月,大学本科毕业。2000年12月,被四川省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委会评为“高级教师”。先后在四川省中江县冯店职业中学、四川省中江县广福中学、四川省中江县城北中学工作、现为四川省金堂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物理学会会员、德阳市教育学会会员。曾为德阳市、中江县高中教学教研物理学科中心组成员、中江县政协委员、中江县城北中学工会副主席。参加工作以来,从事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34年,其中任教高中毕业班物理教学28届,在34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曾多次获省、市、县及以上奖励。
个人荣誉:
2006年9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特级教师”称号;
2001年9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006年9月被授予德阳市学科带头人;
2001年9月被授予“德阳市中学物理骨干教师”;
在93年、94年、95年、96年、98年、99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获县级优秀教师奖或先进个人奖,受到县教育局或中江县人民政府表彰;
在2005年、2006年、2008年和2011年获德阳市高考物理“先进个人”,受市教委表彰;
2015年获成都市市高考物理“先进个人”,受市教委表彰;
多次获《全国中学物理竞赛》全国二等奖、三等奖、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市一等奖指导“教师奖”,受省教委或四川省物理学会表彰;
多次承担了市、县、校“示范课”任务、“研究课”任务;
参加了四川省普通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省级培训;
曾为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德阳市物理学科培训班“辅导老师”;
攥写的论文多次获省一等奖或出版社出版;攥写的论文次在市、县教研会上交流。
承担了《高中物理导学与探究丛书》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和第四册(包括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的编写;
多次承担《高中物理导学与探究丛书》的修订工作,它们分别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和四川集团出版社出版;从2005年-2012年每年承担了德阳市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高中三年级一个单元检测或综合练习的编写或审定工作;担任教研组长的高三备课组连续11年被教科所评为“德阳市先进备课组”,所担任组长的教研组连续8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组”;所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在市、县优质课竟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培养和带动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爱心育生
教育无小事,处处大手笔。教师每天做着看似细微末节的事儿,却往往蕴含着某种神奇的力量。他始终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优秀的工作成绩影响和激励学生,因为他懂得一名教师的工作精神、人格修养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和高尚的人格修养能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学生成人成材大有帮助。无论教学负担怎么繁重,他始终做到认认真真教书,勤勤恳恳育人。他有一名学生,现在也成为了高中教师,她给他说:"现在想起来,当老师能做到象您一样真不容易,我很难做到,就凭你批改学生作业那么及时这一点,学生一定会学好您教的课程。"2017届学生的同学跟他谈心时几次提到:"像你这样教书,学生肯定能学好,在我碰到的这么多老师里,你最负责,头天晚自习做的两个班的物理试卷到第二天吃早饭前就发到我们手上,批改得这么快,我开始以为您改得不仔细,我便看了附近十几位同学的试卷,发现准确无误。其他老师很难做到这样,同学们很佩服您。"学生当天做的作业他一般当天批阅完毕,这也是他所带的班每次接手前成绩差于其他班,但最终都好于其它班的原因吧。
他曾两次患病住院,就是在住院期间,也从未缺席一节课,身在医院,心挂学校,针一打完就回到学校备课上课,找学生了解情况,妻子拦也拦不住。他说:他是一个永远也离不开学生的人,学生的进步是他最大的快乐。
登山之理培养青年教师
如何培养青年教师,各家有所思、有所积、有所长。作为一名致力于培养青年教师快速稳健成长已近二十年的特级教师的他,通过一路引领和培养中不断观察、思考和总结,日积月累积淀出的可称为特色的,也最简单得两个字:登山。
一、观山之形,有的放矢。
青年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天赋秉性各有不同。如同登山,面前两座山看似相同,走进相观,却是各有不同。青年教师精神需要的外在内显多有不同,其精神诉求也是不尽相同。他关注着,并将其分为四类,分别是:
1. 成就需要。此类青年教师价值观强烈,具有理想和抱负,渴望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能够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期盼自己有最大的用武之地,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 自尊与个性独立需要。青年教师渴求指导教师的好评与赞许,极富个性。但鲜花与掌声让其容易以为是,不容易接受指导教师或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指正。
3. 素质优化需要。较大的升学压力和自尊,容易让其产生了一种危机感,惟恐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而被淘汰,故而肯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努力占据知识的制高点;但对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却有所忽视,对此投入的精力不多。
4. 求新、创造需要。青年教师喜欢探索求新,开拓创新,渴望做出一流的业绩,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对学校现状包容程度较低,容易抱怨激励性措施不多,限制性的条条框框较多,自己的工作、成绩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不利于自己脱颖而出等。一旦负面情绪较多,则极易偏离轨道,陷入抱怨、止步不前的困境,将教学当作谋生的手段,得过且过。
他认为:以上四类,或独立或交叉出现在具体的个体身上,要培养,切忌“一刀切”、“一方药”,需细观察,多交流,掌握其个体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开展下一步。
二、登山通理,深入浅出
登山的过程是体力得到锤炼,眼界得到宽阔,心情得到熏陶,人格得到升华的过程。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也必然是让其高度得到提升,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陶冶,师德得到浸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着力在:
1. 告知青年教师明确课堂目标。一堂完整的课堂,必须具备的要素,用登山相喻即攀登“三座人山”:一座是知识的高山,知识是基本,知识是气力;一座是思维的高山,思维是能力的核心,是创新的关键;一座是情感的高山,要让学生感知到真正的真、善、美,让学生情感经受洗涤,得到净化。做为青年教师,必须心中有这三座山,任何时候不能忽略其一。目标一旦明确,不管其教学水平能力高低,风格迥异,但是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的,是让青年教师真正能在课堂上站稳的基本。
2. 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大赛多磨练,让其思维在反复地教学设计,不断地磨课中去经历、感受“茫无头绪”、“苦思无果”的情绪,而后对其稍加精要提线,巧妙点拨,让青年教师立感“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体验“恍然大悟”的快活。过程是痛苦的、纠结的,但是收获是丰硕的。赛课后能力的高度提升和荣誉感、归属感就会更为强烈。
同时,要求他们承担相应的课题研究。能力较强承担大课题,能力稍弱的承担小课题或子课题。进行学期总结,在教研组内及时通报表扬。上山是体力锻炼,上课、课题研究是脑力锻炼,但两者道理相通,从登山中可以得到诸多启发。
3. 引导青年教师发现教学乐趣。登山之路,可以独自攀登,感受独处的妙处;亦可以一群驴友,畅谈协行,体会团队的魅力。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要注重团队的力量,通过“集体备课”、“相互评议”“同课异构”、“微课展示”等方式共同来打造其教学风格和提升其教学水平。
4. 塑造青年教师唤起职业自豪
登小山,登巍峨高山,都能让人感受到不同的风景,让其感叹自然万物的美好。同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精神塑造,以唤起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幸福感。
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他着重以感性的方式让具有理科思维的物理教师二者兼具。喜欢用“座谈会”、“圆桌相议”的形式进行专题交流、探讨,对青年教师进行理想教育,传递给他们这样的信息——工作着是美丽的,学校、学生会为你的存在而骄傲,激励青年教师成为令自己的学生、学校感到骄傲的人;通过讨论和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名人名言,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职业认同感,体验“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良心的事业”的真正含义。让青年教师有机会倾吐教育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从内心深处唤起职业幸福感,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同时,常常用自己、或其他省市特级教师的成长现身说法,激励青年教师树立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崇高理想。
三、立山之巅,纵览美景
1.2016年指导青年教师赖静在成都市中靑优质课竟赛中获一等奖.
2.2015年指导青年教师王贵帮被金堂县评教坛新秀
3.2016年指导青年教师王山在金堂县2016年高中533课堂竟赛中获一等奖,
4.2016年指导青年教师杨波在金堂县2016年高中533课堂优质课竟赛中获一等奖。
5.2015年指导青年教师王飞鹏参加树德中学教育集团第六届课堂教学比赛获物理组一等奖。
6.2015年指导青年教师赖静在金堂县高中533课堂竞赛中获一等奖。
7.2015年指导青年教师曹勇在金堂县高中533课堂竞赛中获一等奖。
8.2015年指导青年教师赖静在金堂县高中533课堂竞赛中获一等奖。
9.2014年指导王飞鹏老师在金堂中学新分新进教师赛课中获一等奖。
10.2014年指导王山老师在金堂中学2014学年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刘学军老师将继续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默默地耕耘在教育、教学、培养青年教师的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