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新闻网

新闻热线:4000-2300-35 QQ:516396333

研学旅行不是说走就走那么容易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网站编辑  热度:℃   发布时间:2016-04-12


    ——四川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生态观察①
    编者按
    新近发布的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16年工作要点中,研学旅行第一次被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
    如此高调地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我省教育部门旨在通过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事实上,“研学旅行”第一次出现在教育界人士的视线中,迄今已两年有余。作为一个两岁多的 “新事物”,“研学旅行”究竟应该长成啥样,目前在我省处于什么状态?政府的倡导和鼓励能得到积极回应吗?敬请关注《研学旅行来了》系列报道。

    今年,我省首次提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沐浴着春风,学校是否将研学旅行纳入安排?近日,记者在成都市部分中小学调查发现:研学旅行,决非说走就走那么容易。

    什么是研学旅行?
    网友的看法五花八门:“不就是旅行社组织到国外游学吗,花钱太多。”“学校带孩子们去春游,应该就是研学旅行吧。”“上个周末,娃娃他们班的家委会找外面的公司,组织了一次户外拓展。”
    不仅是网友,记者调查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中,能对研学旅行有准确理解的也很少。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2014年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王司长提出,研学旅行有“两不算,两才算”——
    两不算——校外排列课后的一些兴趣小组、俱乐部的活动,棋艺比赛、校园文化,不符合研学旅行的范畴;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不叫研学旅行。
    两才算——一是集体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共同体验相互研讨,这才是研学旅行。二是亲身体验。


    对教育界来说,研学旅行并非新名词。
    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就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设想。次年8月,《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首次明确,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的本质就是有意义的旅行。”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研究员认为,将素质教育纳入常规化的课程模块是必要的,其中“研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迄今为止,研学旅行在全省中小学开展的情况并不乐观。记者随机调查了成都市1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只有10%。
    成都磨子桥小学分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校还没有开展这个项目的活动,主要是安全管理和活动设计两方面原因。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大家都害怕出现问题。”“别说研学旅行,就是春游、外出一两天的社会实践这类校外活动都很少组织。”成都石室中学教育处主任伍陵认为,以年级或者学校这种成建制组织的研学旅行,在中学很难实现。
    3月14日,四川日报联合四川在线发起“你愿意让孩子参加研学旅行吗?”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有42.2%的网友不清楚什么是研学旅行,23.4%的网友认为研学旅行可有可无。与此同时,仅有31%的网友发现他们身边有学校或者学生正在开展动手动脑的机会,动口表达的机会,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有对抗演练、逃生演练,应该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这项活动,不过大多数网友都希望学校尽快开展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到底行还是不行

    网友普遍认为,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当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时间”离开家长视野、走出学校围墙,家长们多少有些担忧。
    从调查反馈看,有57.1%的网友把“学生安全”列为研学旅行的首要问题,另有20.3%的网友担心研学旅行花了时间,耽误了课程,到最后也没有学到啥东西。
    在纪大海看来,目前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存在两大压力。首先是升学压力。“开展研学旅行势必占用课时,一旦素质教育触动了升学这块蛋糕,就必须为此让路,这就是素质教育始终无法落到实处的原因。”二是政策压力。如果没有系统组织和制度保障,学校是不敢贸然出门的。
    采访中,很多校长表示,也很想带学生出去寓教于乐,可安全责任太大了,万一出事,学校就会被推向风口浪尖。此外,旅行涉及吃、住、行等,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列支,按规定也不能向学生家长收费,活动很难开展。“‘鼓励和支持’不能只是说说,还应该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保障,给学校松绑,给老师减负。”伍陵说。“教育部曾经就研学旅行怎么开展征求过意见,由于操作难度大,一度搁浅。”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研学旅行的开展必须具备一些条件,比如:如何在学生已经相对饱和的课程安排中调整出研学旅行的时间,研学旅行如何整合社会各种资源,达到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这些都需要各部门加大研究和协商。



责任编辑:李雪娃

四川教育新闻网荣誉出品

行业合作:孙女士:028-85056429

手机:18780127311  邮箱:516396333@qq.com
联系电话:4000-2300-35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22号

Copyright © 2010 - 2016 四川教育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