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新闻网成都4月22日讯 (陈海燕 通讯员 万根福)4月22日,北京大学《家庭公约》走进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家庭文化和教育研究所所长齐大辉教授给近500名家长、学生和老师作了《为人父母和家庭公约》的讲座,让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从思想上理清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一个合格的父母在促进孩子的发展上应有的定位和应起的作用。
在讲座之前,齐教授和学校胡玲冬校长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如何共建家校协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一个是高端的理论研究,一个是经验丰富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其间的合作大有可为。而且齐教授还与学校的教师和家长代表举行座谈,听取他们在与子女交流过程中的感受和困惑,并当场给予了指导,他始终强调《家庭公约》是解决家长和子女矛盾的有效良方。
在与孩子们的交往中,要多用商量与不下结论的口吻和语气。“我想,可以吗”?这样的问话会大大拉近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地位的平等,孩子才会配合你。”齐大辉教授告诉家长们,和孩子说话,使用商量的口吻“帮我倒杯水可以吗?”,与命令式的口气“帮我倒杯水去”,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两句话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应多用前者的表达方式,少用后者的表达方式,子女才会感受到你的尊重、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乐趣。有位家长感慨地说:“齐教授的讲座,给我们家长启发匪浅,以前我们关心的主要是子女的衣、食、住、行,而对其精神上的需求淡然冷漠,使我们与他们的隔阂越来越大,我们还浑然不知。我非常认同教授的观点,其实我们的生活都太过于随意,齐大辉教授主张的约定生活对我们教育孩子、约束自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今后,和孩子相处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