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政策要求,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教科院附中)秉持“做绿色教育,办阳光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减负、提质、增效,着力构建“绿色课堂”,发展学校特色。2月10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首批“含弘”研究员范涌峰教授走进省教科院附中指导学校特色工作。本次活动在省教科院附中行政楼四楼会议室举行,由该校课教中心主任魏进华主持。
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由各学科组和德育代表发布“深度学习理论视域下建构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作品。第二个环节是语文组长汇报学科总结及计划。第三个环节是范教授点评上午的汇报并指导学校的课题和特色发展。第四个环节是学校卓越发展战略研究合作协议签定仪式。
贯彻绿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省教科院附中教师基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完成作品设计,并进行作业发布,部分教师代表进行了相关汇报。
数学组刘月老师用量化的方式整理学生的学情并分析,着力发展学生计算的数学核心素养,并注重用巧妙的方式生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英语组王吟诗老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图示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助力对学生的课中过程性评价和课后终结性评价。物理组夏文娜老师从问题设计出发对问题教学法的相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从角色定位的视角尝试优化课堂教学改革。
综合组吴秀卿老师以引导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绿色道法课堂的“评价任务”设计为主题,具体为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评价量表,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艺体组张芸嘉老师基于疫情对学生的相关影响,从社会、现实、校园三个维度构建音体美心学科融合课程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语文组范晴晴老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探寻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路径。德育代表唐春林老师通过学生负面情绪疏导的“V”型模式,发展学生情绪管理和调节的能力与理性思维,学会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以此助力班级管理。
聚焦深度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组长杨建华老师从团队成长建设、校本教研模式实践、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探索以及新学期新思考四个维度汇报语文组相关工作,杨老师表示,语文组以“1+3”教学成长路径为团队建设路径,以“围炉茶话”话题式校本研修和大单元备课模式和流程,细化核心素养,对标大概念的提取和梳理,学生序列写作活动等等教学改革举措为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并将持续探寻学生深度学习的相关路径。
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李丹从尊重生命、发现价值两个基点出发,汇报该校特色阳光德育体系构建,并呈现一个个附中追光行动以及这些行动过程中的一系列思考。李丹主任说:“德育的对象是人,附中德育的总原则是学生立场,激发生命自觉,具体的实施路径是附中课程育人、三全教育以及德育与学科融合的相互交融。”
教务中心主任王潇迎以建构“以学为中心”的绿色教学样态为题,从国家目标的细化和延伸、探究有深度的课堂教学和本期重点工作三个维度汇报该校优质教学的相关有效实践。
课程与教学中心主任魏进华从基于学生立场的课程建设、三级课题研究以及部门计划三个方面汇报了上学期重点工作和本期的工作计划。
西南大学范涌峰教授指导活动
范教授充分肯定省教科院附中省级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他表示,在做绿色教育背景下探讨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绿色课堂建构,每个老师要有宏观思维,认真思考自己学科的绿色课堂的样态。随后,范教授对所有发言教师作业发布进行深入和细致的点评。范老师表示。能感受到老师们的充分准备和深入思考。其中,杨建华老师提出的教师队伍成长机制以及三种模式可圈可点,研究前沿,主题鲜明。
此外,范教授从价值理念、理论建模和操作策略三个维度提出了当前课题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他强调,绿色课堂的建构要充分考虑到理论前沿性、政策前沿性,以及实践的需要,真正使得课题研究能够满足学生真正的需要并能帮助教师成长。
对于学校核心部门的工作和学校未来的发展,范教授谈到:“整体规划部署如何和学校整体办学有机融合十分重要,当务之急是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课程、课堂和教师队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梳理学校整体规划、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并探寻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特色定位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接下来的重点工作。
最后,范教授作为省教科院附中的首席专家和叶玲校长签署了学校战略研究合作协议。在场的所有教师都表示非常激动,对于范教授的指导表示受益匪浅,并对范教授日后的指导表示无比期待。(江蕾 通讯员 林秋实)
省教科院附中,西南大学教授范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