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万物可期,成都市蜀西实验学校蜀文化研学实践课程终于又和同学们见面了。蜀文化研学课程分为行前篇、行中篇、行后篇进行。
5月5日,行前篇拉开帷幕。上午九点半,德育处郑老师为全校学生授大课。以《走近蜀文化研学实践课程》为题,为同学们讲解了学校研学课程体系的六大板块、研学与春游的区别,并对同学们研学的纪律及安全提出要求。同时,对同学们提出“安全文明,行有所获”的期望。
下午,前置学习课程小组的研学导师们分年级为同学们献上了三场精彩纷呈的课程。
七年级:品蜀地之味,寻文化之根
研学导师从川菜的定义说起,总结了川菜的特点,同时介绍了七年级同学们特别感兴趣的经典川菜,最后从川菜名人谈到蜀文化对川菜的影响。通过前置学习课,同学们对天天见面的川菜似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浓厚的兴趣。
八年级:探访都江古堰,增强文化自信
研学导师带领同学们回到传说中的古蜀国,谈到千古奇功的都江堰,向同学们抛出“一座古堰,靠着什么屹立了千年?”的问题。接下来,导师讲述了都江堰的前世今生,也给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研学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八年级的全体同学带着这些问题,将与研学导师一起走进三遗都江堰,开启古堰文化的研学之旅。
九年级:探索诗词之美,感受家国情怀
九年级同学们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走近了诗圣杜甫。课程让同学们理解了杜甫生平经历,并通过提问解答、交流讨论等方式,加深了同学们对杜甫诗歌特点以及人格魅力的认识。在场的同学们认真做着笔记,对这次将语文、地理、历史多学科有机融合的课程充满了期待。
前置课程的意义
前置课程,便是要端正同学们的心态,告诉他们,研学≠旅行。与传统春游不同,研学实践是行走的课堂,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外出实地学习,在真实的场景中经历、体验,从而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即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前置课程”让学生对研学有了一个初步印象,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科学教学方法,有利于把研学旅行推向更深的层面。
行前课程可以使同学们对接下来的研学内容心中有数;抵达研学目的地后,应当迅速地将学科知识、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活动地点进行知识的关联与重组,达到加深认知的目的;同时提前了解对于研学过程中因环境转移、生活方式变化可能会产生的关于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突发情况,避免恐慌与不适。
前置学习的合理运用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还能让同学们在参观时进行讨论,以达到互相启发的作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千百次的猜测,抵不过一次亲身感受。让学生走出校园围墙,走进真实的场景中去寻求答案,印证猜想,真正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和终身学习者。(赖波)
蜀西实验学校,蜀文化研学实践课程,行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