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学校和一个发展预制菜的企业合作,难免给我们引发这样的联想,我们的孩子是否会吃上预制菜?”最近,一位来自江苏扬州的家长发言在网上流传,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在食品安全这件天大的事情上,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得到全方位的呵护。家长们的心情和态度,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是值得尊重的。按照《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应该“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换句话说,家长不仅有权进行监督,而且有权对此说“不”。面对眼前的局面,业内人士难免会感觉有些委屈:预制菜不等于“廉价菜”,更不等于“劣质菜”。家长们不约而同反对“预制菜进校园”,不仅是对学校自作主张的坚决抵制,同时也暴露出一个深层问题:尽管预制菜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不少人仍对此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任。在不少家长的眼里,“现炒现卖”未必更好,但他们却担心预制菜会“更坏”。归根究底,并不是因为家长太敏感,而是因为预制菜并不透明。
毋庸讳言,预制菜的兴起是为了迎合“懒人经济”,主打的就是方便。同样毋庸讳言的是,即使是享受方便,消费者也从未放弃对品质的追求。安全、营养与口感是预制菜的核心,由此考验着相关企业的技术实力。经历了数年的快速发展,预制菜需要尽快摆脱“方便”“廉价”的身份标签,进入品质至上的下半场竞争。无论是从保障消费者权益,还是从维护预制菜健康发展的角度看,都有必要明确相关行业标准,在基础上落实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全程溯源管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