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近日,福建福州市民陈女士反映:2013年12月,她给福州金桥中学(民办)多交了近3万元的“保过费”,让她的孩子上“精品班”,但孩子今年没过本科线,想根据协议拿回“保过费”,校方却一拖再拖,“我怕学校拖着就没下文了。”(12月22日《海峡都市报》)
杨朝清:五花八门的“保过班”,既让少数人马到功成,也让一些人马失前蹄。即使通过了考试,究竟是凭借考生的主观努力,还是凭借“保过班”的所谓资料和补课,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对于考生及其家长来说,缴纳了高额的“保过费”,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样的双重剥夺,让人“伤不起”。
刘昌海: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学生最好的教育,以期取得最好的结果,这是学校起码的责任。从这一点上讲,即使是那些最终真的上了本科线的“保过班”的学生,也应该去找学校退钱。就算是学校多补过几节课,最多也只需要交点补课费而已。
孙曙峦:“保过班”不保过,理应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叫停这种误人子弟的“保过班”;另一方面,家长也应当对“保过班”保持足够的警惕,别让“保过”误了自家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