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厅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今年各地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问题预防机制、发现机制和查处机制基本建立,部门和地区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得以完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态势得到较好控制;到2024年6月,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的长效机制得到健全,治理工作态势持续向好,隐形变异培训得以全面清除,有力确保“双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个性需求
家长学生有校外“加餐”诉求
最近,成都市民李女士比较苦恼,初二的儿子数学期末考试考得不好,想在暑假补习,却找不到合适的培训机构,“儿子班上有家长问我,要不几个孩子一起组团找老师来补课。”李女士一方面想让儿子通过补课提升成绩,另一方面又担心这种方式属于违规培训。
组团请老师补课,确实属于隐形变异培训行为。2022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12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对于什么是隐形变异培训有了明确的说法:家政服务企业将校外培训纳入家庭服务,任何形式的“住家家教”行为,机构和个人以“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以及各类冬夏令营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培训等。
近两年“双减”大背景下,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规模和数量大幅度减少,但隐形变异培训冒了出来。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陈旭辉分析认为,主要还是因为有市场需求,“只要家长相信分数就是王道,校外补课的情况就不会完全消失。”
另外,陈旭辉表示,学校教育是面对多数群体的,不可能契合所有个性化的需求,当校内学习满足不了所有学生的需求时,校外“加餐”就成为必然诉求。
检查难点
实施主体分散化,培训场所“碎片化”
今年以来,我省始终将防范治理隐形变异培训作为推动“双减”落地落实、深化校外培训治理的重中之重。教育厅多次专题调度,联合科技厅、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等部门,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整治,聚焦暑期等关键时间节点,先后开展县(市、区)全面自查、市(州)交叉检查和省级专项督查,累计出动1.03万人次,排查机构7152个,查处隐形变异培训179起,通过省级官方平台通报51例,形成有力震慑。
7月至今,各地通过“日查+夜查”“联检+抽检”等形式开展部门联合巡查、突击执法检查,重点查处暑期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等行为,如成都市锦江区查处了以“托管”名义对20余名1—2年级小学生开展语、数、外学科类违规培训的案例;雅安市宝兴县查处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宝兴县博睿艺体科技培训中心”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活动的案例;资阳市乐至县查处了吉萌教育培训学校以课程“英语童话剧”为名开展英语培训的案例……
隐形变异培训“预防难”“发现难”“查处难”。教育厅校外教育监管处负责人分析,首先是培训实施主体分散化。经历了“双减”以来的集中整治,校外培训市场得到合理规范,培训实施主体的形态更为多元,增加了治理难度。有个别原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后,仍想方设法开展学科类培训业务,部分原学科类培训机构教师自立门户开展家教培训,一批大学生、退休教师以兼职或全职形态开展私下培训。
其次,培训发生场所“碎片化”。在大规模培训方面,部分培训机构为规避寒暑假期间的检查,以素质拓展或游学等名义在郊区租赁场地开展培训。小规模的违规培训则多发于居民小区或商务楼宇,利用上述场所人流量高、流动性强的特点规避检查,培训形式包括小班授课、众筹私教或一对一辅导等。
“只有加强业务协同、流程优化、信息共享,才能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密切部门协作、提升监管合力。”上述负责人说。
破解之策
消除治理盲区,合力疏堵结合
治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破解之策是什么?
首要是健全预防体系。《实施意见》提出,要压紧压实属地招聘网、家教网等网站平台和第三方软件发布信息内容的主体责任,严禁发布“一对一”“众筹私教”“家庭教师”等校外培训招聘需求信息和培训信息。密切关注已注销或已转型机构,严防已注销机构“假注销、真运营”,继续开展学科类培训。
其次是完善发现机制。比如“紧盯违规培训多发的商务楼宇、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场所”“紧扣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等重要时段”“紧抓已转型或注销的原学科类机构、曾被查实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非学科类机构、可能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托管机构或个人等重点群体”,不定期开展集中排查整治工作。
另外是加大查处力度。根据《实施意见》,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完善隐形变异培训执法联动机制,凝聚部门合力,及时会商案件查处工作,形成协同办案、闭环管理机制。对课堂内容课外补、打击报复不参与有偿补课学生等严重违纪、败坏师德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罚。加大对违规培训的警示曝光力度,做到查处一起、公开曝光一起。
“作为‘双减’政策的配套措施,《实施意见》的出台能够推动各市州、各部门在治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问题上形成合力,提升治理效果。”陈旭辉注意到,《实施意见》的一大亮点是“协同联动、疏堵结合”,不仅12个相关部门要共管共治,同时要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积极性,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校内课后服务,统筹校内外资源,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治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学科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