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是这么晚才回家,教老了还这么卖命,图啥?”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打开门时,迎接我的是老公的埋怨声。想一想,是啊,要退休的人了,还这么卖命,为啥?谁让我是老师呢!这是一种使命,一种信仰,一种默默无闻、光明磊落的情怀。这情怀就是初心。回顾我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历程,虽有遗憾,但问心无愧,因为我把自己的青春和人生都献给了我衷情的教育事业。
穿过时光隧道来到1989年的秋天,那是一个凉爽的早上,我独自带着两大包行李来到了我教师生涯的第一站——天宝中心校。我没有初次离家的胆怯与不舍,心中激情澎湃,渴望早日走上讲台,幻想着讲台下几十双明亮、干净的大眼睛对我的依赖和崇拜。
上课了,我信心满满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疑惑——转瞬间又是惊喜的目光,我激动了,这是一片纯洁的净土,这是一个童真的世界,从此,我将与他们为伴。
怀揣着对教师事业的热爱。每天放学后,校园安静下来了,我守在宿舍里,钻研教材、编写教案,然后熟记教案,一点也不觉得孤寂无聊。课堂上我声情并茂,滔滔不绝,生怕漏掉了一个字、词,一句话。孩子们端端正正地坐着,探寻的目光与我交汇,时而还点点小脑袋。我很得意全班学生在我掌控之中。不久学校举行半期考试,成绩出来了,我傻眼了,可爱的孩子们怎么不给我面子,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我沮丧了,意气风华的形象荡然无存。问题出现在哪里?我的搭档——桂成书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看了几份试卷,然后指着试卷上的错题问我:“你这个知识点,讲了没有?”我说:“讲了的。”并随即拿出教案让她看,她看了教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知识占有量还可以,个人素质也不错,但你注重了自己的表现,没有关注学生的“学”。课堂不仅仅是老师表演展示自己才能的地方,而是让学生有所得。在准备一堂课时,你首先想到的是这节课学生要学会什么,老师怎样操作,他们才有所得。”桂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原以为我上课讲的内容,学生会全部掌握。原来不是这么简单。我找出了宣师学的教育学、心理学,重新翻起这两本书,并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认真反思。“一定让学生有所得”我记住了桂老师说的话。后来我又订了关于小学教育的杂志,每一期我都如获至宝,醉心阅读。看到好的教学设计就反复追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的学生会怎么回答?然后借用到我的教案上。渐渐地,课堂上有了孩子们的声音,我知道那是他们思维的跃动。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学完一课来一次小测验,没有掌握的知识在班上重新补讲或利用课余时间个别补习。每篇课文就这样教得扎扎实实,期末考试学生不但试卷上的分数提高了,而且他们的性格、表达、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升华。
1995年8月,我有幸调入宣汉七里学校任教。七里学校师资力量强,老师教学水平高,家长期望值大。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更加刻苦学习,不懂就问,教师们看到新来的我这么虚心学习,都热心地帮助我。特别是上完一堂公开课,大家毫不保留地、真诚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我也主动参与其他老师公开课的磨课,通过自己上公开课和参与磨课及参加学校其他语文教研活动,我懂得了怎样钻研教材,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个环节怎样设计才能突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课堂上时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习惯培养等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如果说我在区乡的语文教学是依本画葫芦,生搬硬套,那么现在我的课就是择善而从,根据文本、学生的需要灵活运用。
教师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考试让学生取得高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长大了能适应社会,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句话,我们老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前不久,我在农贸市场买菜,一个帅气的小伙子提着几只鸡走到我面前,对我说:“孙老师,您记得我吗?”我一脸茫然,他看到我的表情,急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自我介绍。原来他是曾在我班上从4年级读到6年级的桂彪同学,一个读书时很调皮的孩子。现在在宣汉七里开了一家大型酒店,两个餐馆,他卖得最好的是麻辣鸡,特别是网上售卖人气很爆。他把手机拿到我面前边滑动网页边介绍。看得出他很自豪。我也感到由衷的高兴
是啊!学生小时候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智力的差异,性格的不一样就导致他们的成绩有优有劣。但他们只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长大了就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合格的人生坐标,活出生命的精彩。
所以在3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从不歧视“差等生”,相反对差等生给予“特别的爱”。
七里学校这21年是我迅速成长的21年,是我努力奋斗的21年,我不会忘记这21年对我人生帮助和支持的七里学校领导和老师。
回顾从教30多年的教学经历,我感受到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前辈的指导。而教师这个职业让人始终保持着青春活力,不断对自身提出挑战。所以我满了30年教龄不等于退休,后面还有几年的工作要做,我将发扬前辈们传帮带的美德,永保坚守教育岗位的那份执着,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王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