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新闻网

新闻热线:4000-2300-35 QQ:3283783520

【中国教育报】国庆老师给生活做做减法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网站编辑  热度:℃   发布时间:2015-10-04

      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个幼儿因为小手困在一只名贵的花瓶中痛哭挣扎不得拿出,父母非常焦急,万般无奈下打破花瓶帮孩子拿出小手,待孩子张开小手,原来是他紧紧攥着一粒小珠子不肯松手……

不放何取,不舍何得?当老师也要学会给自己做减法。

心理负担减轻些

      当自己选择了教育这一行,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忠诚的职业操守,如此才能与教师这个职业相称。但是综观现在的教师,负担着多种角色:教师、社会工作志愿者、心理调节师等等。学生总是不听话还捣乱,成绩提不上来;和同事、校领导相处不容易;和家长沟通不畅;教育改革、职称评定来袭;工资水平还不高……对于教师来说社会的压力,职业的压力,心理与自身的压力确实形成一种合并的负担。

      老师们要学着主动调节情绪,给自己减压,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试着去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找自己信得过的人聊聊;追求卓越,而不是追求绝对完美;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可以室外看看景、室内养养花。

  要知道你所遇到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别人同样也会遇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此,别人能正视并勇敢面对的事,你如果想做,通过努力你也能做到。就算你没有成功,至少可以一搏,以防后悔。如果你能把困难和压力视为成功的前兆,使逆境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将危机当作机遇的起点,那么,你就能积极看待人生的苦恼。

教学方法简化些

      在课改之后,很多老师的教学其实未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在追求“课改”的路上,走了歪路;或者因为环境所迫,比如受制于某些检查评比,要追求“课改”的气氛,却卷入了形式主义泥淖。

      拿语文课为例,繁花似锦的上课形式如雨后春笋,什么课前三分钟演讲,什么拓展延伸,什么课本剧表演,什么语文综合活动,一时满目生机盎然,一派欣欣向荣。可是,妖艳无比的打扮,却没有改变语文教学令人尴尬的处境。有老师说,“外延无限延伸,内涵不断虚脱”。

      老师应该把教学核心聚焦在科目本身,给冗杂的课堂内容“瘦身”是很多老师需要做的事情。少一些浪费时间的插科打诨,少一些非语文的左顾右盼,少一些无聊肤浅的机械重复,要努力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方法有效,形式活泼,学生参与度高,练习精致扎实。

工作任务减少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重压之下精疲力竭的教师何谈创造力?一个没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何谈培养追求幸福的学生?一个缺少专业自主性的教师何谈拥有高质量的教学?可以说,教师工作量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近八成教师认为总体工作量过大,其中对非教学工作量,尤其是行政文案工作量过大的不满最为严重。

      这就需要老师们,抓大放小,在可行的范围内,给自己的工作做点减法,提高些效率。同时,也希望学校、行政部门、社会给老师多一些空间,让老师能够在工作量上多一些自主性。

允许学生成长慢一些

      社会上弥漫的急躁情绪一再侵扰教育领域。缩短流程、加快节奏、提升效率,这一思路用于工业生产或许可行。但学生毕竟不是冷冰冰的产品,教育也并非流水线生产,显然不能只顾及知识点的学习。除了知识点外,学生们还要掌握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懂得综合运用,学会分析、归纳等方法。学生们或许还要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他们要在学校生活中,学会学习,学会人际交往,形成创新思维,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等,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义务教育阶段,恰是学生们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要完成从青少年到成人的转型,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需要一个良好平静的环境。在这12年中要完成这么多重要艰巨且影响一生的任务,绝对不能着急。

      教育有其规律,学生的成长也有其规律。有些知识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记忆和练习才能牢固掌握,不可能大幅缩减。而更为抽象的规律定理,往往需要学生有了具象的感受之后才能掌握。个体的成长更是有巨大的差异,自然也是急不得的,搞不得比跑赶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么能一点耐心也没有呢?

让自己的生活简单些

      大多数教师都是用个人时间设计教学计划、备课、评价学生、批改作业、与家长交流、参加会议和辅导学生。除课堂教学工作以外,教师需要做很多看不见的工作,即需要在工作日之外完成的工作。这些“隐形工作”花费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以至于学校工作渗透到教师的私人生活之中。

       但是教师说到底只是一个职业,老师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需要自己的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旅旅游、健健身,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老师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尽量在工作时间完成任务,尽量把生活和工作分开,当断则断,不把工作带入生活。


责任编辑:李雪娃

四川教育新闻网荣誉出品

行业合作:孙女士:028-85056429

手机:18780127311  邮箱:3283783520@qq.com
联系电话:4000-2300-35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22号

Copyright © 2010 - 2015 四川教育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