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秀 数学教研组长 小学高级教师
全国数学赛课一等奖;曾主持市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并发表文章于省级期刊;多次参加区级、市级赛课,并获市“教师素养大赛文本解读”二等奖。
想起前不久看过的一篇“教书匠”的文章,“教书匠”一词,承认教师有某方面的技能,同时也含讽刺其“平庸板滞”之意,但文章作者却大胆地为“教书匠”点赞。读完颇有共鸣,我也为“教书匠”点赞!我不曾一次两次地遥想,我若两鬓斑白、我若步履蹒跚,倘若我还站立在讲台上,我是否依旧能像现在那样活力四射地在我喜爱的数学课堂上做着一个“教书匠”呢!
是的,做一个“教书匠”何尝容易?“匠”一词的解读,不仅需要某方面的专业技能,还有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和积淀。“匠”符合了我对“教书育人”的理解,这里隐含了不甘寂寞地默默地自我要求、自我成长,同时“匠”也抹去了对那份“光环”的期许。这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教育。
几年前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我还一直纠结于没法能够整六年带完我的第一届学生,我一直揪心于那个最终的结果,似乎站在欢送孩子毕业的讲台上才能证明我的付出和成功。现在细想,何为教书的成功,何又为育人的成功?这个牵涉到不同个体的孩子以及每个孩子的一生的长远问题,如何用简单的毕业感言去总结呢?于是,我又回到了我对“匠”的追求,我学着“匠”那样默默地修炼,去“独具匠心”地雕琢我的每一堂课,去“独具匠心”地看待我的学生,唯有充满生命的教育片刻可以对孩子们产生影响。那么,我就开始逼着自己,每节课我都认真地推敲、设计、反思,每每有空我就阅读、学习。没人推我也没人挤我,没人赞我也没人批我,我就默默地守着自己那份“匠心”;我去拥抱孩子对数学的“喜欢”也拥抱某些孩子对数学的“不喜欢”,我学着“教书匠”那样接纳每一个孩子,然后去蹲下来倾听他们的想法,改变。
前不久,有一个以前的学生家长微信我,这位家长和我分享了这个孩子在另一个学校取得的优异成绩,她却一直在感谢我。我自然很欣喜又很鼓舞,我怀着一颗“匠心”来,不带走一片云彩。或许某一天就像这个孩子那样光芒四射,而某一天的某一天,已经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