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网络社交平台。不过,随着各种商机的出现,朋友圈中的有用信息越来越少,“代购党”“晒娃群”“心灵鸡汤派”充斥屏幕。其中,“拉票党”的存在最为让“朋友圈”尴尬与闹心。 为给孩子拉票 妈妈被很多人“拉黑”日前,网友“巫太太”遇到了一件让她哭笑不得的事,“遇到过拉票的,没遇到过这样拉票的!”原来,一个“妈妈群”里的妈妈,一大早向“巫太太”发来信息,“麻烦投一下票好吗?决赛还有4天,朋友圈第一条。”“巫太太”有些无语,“正上班忙着呢,确实不太想去投什么票。”中午吃完饭,正在酝酿午觉时,“巫太太”又收到了这位妈妈的信息,“吃午饭了吗?我知道大家都讨厌群发的消息,可是这几天拉票,难免会打扰到不愿意被打扰的朋友。”“巫太太”看了一眼后,把手机调成静音。下午7点半,微信又来了,而这条信息居然还是个选择题,“大家体谅一下做父母的心情,这几天难免有打扰,所以这几天愿意帮忙的回复1,拒绝的回复2,互删的回复3。” “我真是理解不了,首先我不会为了你的孩子去关注这些东西,第二我没有认真看过其他选手资料就选你的孩子,那是帮着你侮辱你的孩子。”这位妈妈为了给孩子拉票的连番轰炸让“巫太太”很恼怒,懒得回复便直接“拉黑”。后来,“巫太太”从其他妈妈那儿得知,这位拉票妈妈被很多人“拉黑”,但她仍然不死心地在各个“妈妈群”里群发拉票信息,“孩子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艺的情况下参加这种比赛,究竟是比孩子的一张照片还是比父母的虚荣心呢?孩子还这么小,就算拉票取得胜利对于他们的人生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巫太太”无奈地说道。 为给侄儿拉票 老板开会叫员工投票 难道拉票的亲们不知道大家对于投票都很烦吗?“当然知道啊,但是也没办法,带娃娃参加了评选,拉票就是一条‘不归路’。”诚诚妈带两岁的儿子参加了一个评选萌娃的活动,得50票就能够获得免费拍儿童写真的机会。“反正也是抱着侥幸心态嘛,我参与的这些活动都是门槛比较低的,不需要太用力,票就拉齐活了。”诚诚妈只挑选亲戚、好朋友群发,“毕竟群发拉票邀请也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我只会挑要好的朋友来骚扰。”最后,诚诚妈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某影楼免费儿童写真一套,不过,带着儿子去拍了照以后才被商家告知,如果想要获得全部照片,需要支付额外费用。 一家文具公司的老板B先生,为了给自己的侄儿拉票上免费早教班,每天早上开会前,B先生的开场白便是:“来,大家把手机拿出来,投个票。”等在座10多人都表示已投完票了,才开始正式开会。就这么天天开会天天重复投票,时间竟然长达一个月,自己的侄儿也如愿进入排名前三,获得了某早教中心半年的早教课程。B先生直言,他知道公司的人对于这种做法颇有微词,“我觉得这也是正常的,我作为公司老板,还不能要求下属为我做点事儿?打开手机投一票,也花不了你几分钟时间,虽然是上班时间,但是我这个老板允许了,有什么不可呢?” 随机采访 35%的人为孩子拉过票 “这是我第一次求大家投票,麻烦投一票!”“考验友情的时候到了,投××号一票!”用新兴网络平台开展评选活动,本来是一种创新,带孩子参加各种比赛,也是展示孩子风采,锻炼孩子勇气增长见识的一种方式。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微信朋友圈很多投票活动已变了味。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拉票,甚至在朋友圈进行“道德绑架”“友情考验”。记者随机采访了20个使用微信的市民,全都“中过招”,都收到过投票邀请,项目包括才艺宝宝、最佳员工、最美护士、最美萌娃等投票。此外,有7个市民也曾经为自己的孩子拉过票。 做会计工作的白女士碍于情面,也为了给孩子们一些鼓励,她几乎从不拒绝朋友的拉票请求。“以前还好,就是去点个赞,或者进入投票页面投上一票,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不过现在的评选投票程序越来越繁琐,“绝大多数要关注评选机构或者主办方的公众号才能投票,有的还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有的甚至需要截屏并分享在朋友圈。”一般完成投票后,白女士都会默默取消关注这些公众号,可却被一些朋友告知,取消了关注,投过的票也会自动取消。 记者调查 朋友圈拉票多为营销噱头 投票为何必须先关注其公众号?其实,这些评选活动的背后有着巨大的商机。 有没有发现,各类有关孩子的投票活动,往往都是房地产开发商组织发起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城市的主力购房群体是70后、80后,而这个群体的孩子大多处于低龄儿童阶段,也是参加各种比赛的主力军。通常来说,一次评选活动报名的有好几百人,这好几百人又带动数千人甚至上万人来关注投票公众号,“开发商通过分析大数据,可以搜索出与自身产品匹配的人群,为自己的产品投放广告、发掘客户、寻找买家。” 其实,大多数的评选活动,都是商家宣传炒作、提升人气的营销噱头。商家不会在乎到底谁赢得了比赛,奖品归了谁,他们只会关注办这样的活动达到了怎样的宣传效果。这种全凭拉票出结果的评选,只是商家“自肥”的手段。而各位家长,也成了商家的“免费打工仔”。 专家建议 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对于孩子来说,参加公开比赛确实是一种锻炼,但这种投票性质的比赛到底该不该参加呢?对此,成都儿童情商训练师吴老师坦言,“孩子获胜并没有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而是靠父母在微信朋友圈拉选票获得名次,与那些拿钱买奖的行为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样会让孩子从小就肤浅地认为,可以依靠父母、依靠金钱来争取资源,从而达到在竞争中获胜的目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有些家长会说,自己的初衷是好的,通过比赛给孩子一种激励、鼓励,增加孩子的自信。吴老师表示,参加比赛不置可否,但家长应该为孩子把关,“哪些比赛可以参加?在比赛中孩子能获得些什么?能对他有些什么样的帮助?这些都应该是家长首要判断的,一定要选择‘含金量’高的比赛,真正对孩子身心发展有益的比赛。”另外,吴老师认为,孩子的教育不能重来,陪伴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12岁之前,你传递给孩子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用语言方式来达到的,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与其花费时间求投票,不如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比获得名次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