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新闻网

新闻热线:4000-2300-35 QQ:3283783520

幼升小衔接得好 家长孩子都轻松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王勤  热度:℃   发布时间:2016-03-01


    新学期开始,不少同学都有些不适应,而诸多开学综合征中最突出的要算幼升小了。“幼升小的孩子,应该提前半年就做准备。”去年我们的“家长进校”活动中,不少校长和老师都提醒家长,要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提前准备很有必要。再过半年又到幼升小了,我们将陆续刊登幼升小家庭的典型故事,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幼升小咋衔接?

    名师讲座来帮你

    进入小学,意味着孩子迈入了更加正规、更有规律的教育氛围当中。而很多家长在幼升小这个阶段往往处于迷茫、焦虑之中,一方面希望能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学有所成。但如果孩子入学前没有任何准备,入学之后难免遭遇各种不适应。

    案例点评

    “快乐教育,自由发展”太极端

    电子科大附小张艾娜老师:现在很多家长所谓的“快乐教育,自由发展”太极端。进入小学自然而然就会有学业的压力,学校对孩子也有了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要求。其实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在学校,一个小小的进步对孩子来说都是快乐的。如果太过于自由,最后就变成自由散漫了。作为家校沟通的方式,QQ和微信群都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学校活动安排,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家长应该掌握它,并融入这个群体中来。

    案例

    “自然生长”遭遇课堂规则 这个家庭苦不堪言

    小宝是成都一所知名公办学校的一年级学生。为了送孩子进名校,宝妈宝爸可是花了非常大的力气。但宝妈万万没料到,小学的第一学期给她带来的困扰,比进这所学校还要大。

    对于儿子的教育,宝妈和老公一直采取“自然生长”的法则。“我自己从小就是放养模式,父母没有逼着上这班那班的,最后也顺利成才了。我认为儿子按照这个方式来就可以了。”宝妈说,虽然幼儿园在最后一年对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幼小衔接训练,但是在家里,并没有制定任何的针对性措施。没上过早教,没去过任何补习班,上小学前觉得儿子特别爱动,有点静不下来,也没有太限制。除了教一些社会礼仪以外,小宝几乎是一张白纸踏入了小学的校园。

    最“皮”的孩子

    课堂上话多得“根本停不下来”

    回想起儿子刚进小学的前三个月,“焦虑”两个字已不足以形容宝妈的心情和处境。数学老师评价小宝是自己教书十几年最“皮”的孩子。

    入学遇到的第一大挑战——小宝太爱说话。在课堂上,前后左右到处说,连小朋友集体午休的时间,他也能站起来讲一个笑话逗乐全班。开学没两周,老师不得不给小宝换了座位,前后左右全部换成新人,但没两天他就和新“邻居们”打成一片。后来换了一个特别安静特别乖巧听话的同桌,小宝的话唠毛病才好转了一些。

    由于太爱说话,老师让小宝在教室后边罚站,但一回到座位上就又说开了。他能把老师正在讲的内容无限延伸后,就与同学说到一边去了。

    做作业拖拉

    每天只挨两次批评就很高兴了

    爱说话的问题还没解决,第二个问题又冒出来了——做作业特别拖拉。小宝脑袋里从来没有“作业”这个概念,刚开始的半学期,他还是按照幼儿园模式,回家就玩,一定要等到爸爸妈妈下班回家,陪着他才开始写作业。做作业的过程也无法集中精神,每次作业要一个多小时才做得完。宝妈哄过骂过甚至打过,但收效甚微。

    虽然宝妈心里急得不得了,但小宝依然我行我素。他会每天跟妈妈汇报老师批评的次数,有一天只被老师批评了两次,还特别高兴。宝妈说:“他根本不在乎外界的眼光,关注点永远只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体育课不会跳绳

    没想到好动和好运动是两回事

    最让宝妈想不到的是小宝的体育作业。国家要求小学一年级学生必须学会跳绳并达到一定标准,虽然小宝平时很好动,谁知道好动和好运动根本就是两回事。小宝自从接触了跳绳就特别不喜欢,因为他更喜欢互动类游戏。学校里为了鼓励大家跳绳,还开展了类似“跳绳吉尼斯”的活动,家长们每天都在群里汇报孩子今天又能跳几个了,体育老师甚至在群里公布还不会跳绳的小朋友名单,小宝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不喜欢这个运动,小宝上课对体育老师就各种不配合,既影响了班级的教学秩序,也影响了小宝的情绪和运动热情。“小宝入学之前,我们根本不知道会有跳绳这项要求,更不知道小宝居然不会跳绳!”宝妈懊恼不已。

    不习惯与老师交流

    家长微信群只看不发言

    不仅孩子的问题明显,宝妈对于小学生活也极度不适应。首先不适应的就是家校交流方式。每个班有微信群,又分班级群和家委会群,QQ群有作业群和事务群,几个群整天不停地在闪,刚开始的几天,宝妈觉得自己像是在被“追杀”。

    家长们在群里讨论各种团购课程,晒自家孩子上了哪些补习班、兴趣班,攀比之风盛行。这让宝妈在各种群里只看不敢发言,根本无法融入班级生活。老师们也会在群里布置家庭作业,告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每次不点名,只用学号代替,但时间久点,家长们也明白谁是谁了。之前的寒假作业,老师布置了一些提升类的数学题,称学生可做可不做。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在群里点评,哪些孩子补充作业完成得好。“这其实就是必须做的意思嘛!”宝妈发现,自己在与老师的交流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责任编辑:李雪娃

四川教育新闻网荣誉出品

行业合作:孙女士:028-85056429

手机:18780127311  邮箱:3283783520@qq.com
联系电话:4000-2300-35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22号

Copyright © 2010 - 2015 四川教育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