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线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成都一小学全国首创:男女生分开上体育课

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赖波 李林 通讯员 任竞扬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9-05

教室里课表上N年不变的“体育课”3个字将被“啦啦操”、“乒乓球”、“形体课”、“民族舞”等丰富多彩的课程细化;学生到了四、五、六年级时的体育课将男女生分开上;体育老师将不再是以往多年的“一个老师完成所有体育项目的教学”,而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承担相应项目的教学……9月5日,在成都一直以“精致教育”引领业界的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通报,学校针对体育课进行系统、科学的大改革。据悉,此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在全国尚属首创。CZX四川教育在线
CZX四川教育在线

CZX四川教育在线

体育教师“豪华配置”,冠军当专职体育教师CZX四川教育在线

800多个学生,25个小小班级,就配备有9个体育教师。在这9名体育老师中,有的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何书艺,全国健将级运动员,艺术体操国家级裁判,前国家队队员,多次荣获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全能冠军,曾经代表中国队参加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舒悟,国家运一级运动员,中国足协D级裁判,国家二级足球裁判员……CZX四川教育在线

据介绍,从两年前开始,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就开始储备“豪华体育教师阵容”,除了教师数量外,几乎每个体育教师都有相当专业水准的体育特长,从篮球、足球、乒乓球,到田径、体育舞蹈、民族舞蹈等等。这样的豪华体育教师阵容,在成都中小学校中绝无仅有。CZX四川教育在线

“课改的阻力在教师,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只要解决了教师的问题,课改就可以尝试实施了……”校长李俊霞说。CZX四川教育在线
CZX四川教育在线

CZX四川教育在线

全国首创,四五六年级体育课男女分开上CZX四川教育在线

若干年以来,小学的体育课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男女生一起上。这种延续了数十年的教学模式在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将得到打破,学校将“分性别”、“分项目”、“分年级”对体育课进行重新设定。CZX四川教育在线

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孩子性别不同、兴趣不同、习惯能力不同,学校从三年级起,就在每周5节的体育课中专门拿出一节课,针对男生开设“男生小小足球班”,针对女生开设“女生小小乒乓球班”。CZX四川教育在线

到了四、五、六年级的所有体育课上,都是男女生分开上,针对男生、女生的生理、兴趣、特长、个性、差异等的不同,在完成国家体育课要求的常规的标准课程外,开设专门的差异课。如男生开设足球、篮球、田径等项目,女生则更多的开设啦啦操、形体等等。CZX四川教育在线

这些专项的体育课,也出现在了孩子们的课表当中,若干年出现在课表上的“体育”被足球、篮球、啦啦操、形体课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取代,“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欢呼起来!”CZX四川教育在线

学校体育教研组长翟老师说:“中国传统的体育课上法,存在很多弊端,例如柔韧性的训练,女生天生就比男生好很多,体育课上这方面的训练时,训练男生,女生一般站着看就可以了,她们的时间其实被浪费了。一些男生优势的项目,也是一样。我们的分性别上体育课,就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在性别、兴趣、能力方面差别的一些矛盾。”CZX四川教育在线

体育组甘老师说,学校分男女生上体育课,也不是绝对的,“比如有的女生喜欢男生的项目,不是不允许参加,她也可以到男生班上课。老师也可以灵活地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自主设计男女合班课程……”CZX四川教育在线
CZX四川教育在线

CZX四川教育在线

学校将申请课题立项CZX四川教育在线

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是“一位难求”的民办小学,小学至少要提前一年登记才有可能入读该校。这个学校是严格意义上的小班化教学。校长由很有教育见识、极具教育情怀、在业界颇有知名度的李俊霞担任。从2001年建校以来,在“精致教育”上一直不断的探索,做出了很多在同行中颇有引领的探索。CZX四川教育在线

李俊霞校长说,学校精致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尊重生命,发展个性;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从2001年开始,学校提出的“课堂、课时、课程”三改开创了灵活授课时间、丰富校本课程、提高课堂效益的先河,并通过校本课程的设置、学科课程的优化,率先保证并实施了每个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体育锻炼计划,并形成了“大课加小课,长课加短课”的格局。CZX四川教育在线

“这次体育课程的变革,我们还将进行更加科学的论证,届时,将申请科研立项。”李俊霞说。(赖波 李林 通讯员 任竞扬)CZX四川教育在线

责任编辑:田媛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