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长子营镇第二中心小学教师刘秀英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8月11日仍处在暑假中,大兴区长子营镇第二中心小学四年级2班班主任刘秀英听到一声微信提示音,便拿起手机,开始翻阅学生们在微信群里提交的作业。
“家长们平时比较忙,放假后,学生不自觉地就玩手机。如今不让他们玩手机也不可能,我就想把手机利用起来,让手机成为学习的平台。”刘秀英的班级一共有32名学生,一般是非京籍或单亲家庭的“半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原因,这些孩子更需要关爱。由于长期扎根农村教育,刘秀英深知农村的家庭教育状况:“这里不比城镇,孩子多半是无人辅导学习(或由爷爷、奶奶看管)的自由发展状态。孩子的学习就全靠老师来管,孩子的学习怎么办?作业不会时谁给辅导?”
六年前刘秀英被查出乳腺癌,并做了手术,按理说她可以提前办理退休回家休息。但她没有办理退休手续,而是为了孩子们,病后重返校园,仍然选择了比较辛苦的班主任工作,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
在刘秀英口中,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这群孩子多可爱啊。”在刘秀英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可爱之处。“我常常说‘习惯在评价中养成’,就像班里有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对电脑特别感兴趣,我就安排他去管理电脑,他就觉得自己特有价值,学习也一天比一天好了。”刘秀英说。
出院一周回校上课
2012年11月,刘秀英感觉不适后就医,“当听到癌症的时候自己难以接受”,检查当天,刘秀英在医生的建议下住院治疗。
刘秀英平时很少请假,面对突如其来的缺席,班里许多学生打电话询问刘秀英是不是生病了。“这些学生才上小学二年级,他们说老师您出院的时候我给您买好吃的。”还有学生让刘秀英放心,他们会在学校听代课老师的话,让她安心养病。电话一个接着一个,电话那头学生们稚嫩的声音安慰着刘秀英,让刘秀英觉得这么小的孩子懂事了许多,不禁流下了眼泪。
医生、家人和朋友都劝她,做完手术后至少要修养一个月,但她出院不到一周就回到学校继续上课。“我和丈夫在同一所学校任教,学校老师本来就少,我已经请了那么长时间的假了,两个班几十个孩子,不能把人家孩子给耽误了,不能让丈夫再请假照顾我。”
因为舍不得三尺讲台,她病后依然回到了班主任的岗位。刘秀英说,心里总想的是和学生之间的事儿,所以还选择当班主任。刘秀英觉得,当班主任虽然身体上累一点,但是和学生们聊聊天,她心理上会轻松一点,还有助于病情恢复。就这样,刚刚出院的刘秀英一边化疗,一边和学生们在一起。
关爱“半留守儿童”
刘秀英的班里一共有32名学生,其中一半以上是非京籍学生、单亲家庭孩子和“半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北京上学,普通话不标准、不适应新环境、缺乏自信心、不知道如何学习,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
刘秀英介绍说,“半留守儿童”是指孩子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父母每天早上在孩子没有睡醒之前去上班,晚上在孩子入睡之后才回家,父母与孩子平时基本没有交流。刘秀英介绍,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村里生活成本较低,进城工作所需的时间自然会长,因此这些孩子被称为“半留守儿童”。
为了弥补学生缺失的这份温暖,从这些学生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刘秀英就用丰富的方法和学生交流,通过和学生拉拉手、聊聊天缩短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就是自己的家人。学生上高年级之后,刘秀英开始减少肢体语言,把学生分成三四个人的小组,从学习到生活,让学生在团队中成长,使学生有合作观念和集体观念,也以此让学生变得独立自强。
让手机变成学习平台
几十年如一日,在7点半早自习开始之前,刘秀英便会提前到班里看看。下午,刘秀英却很少按时下班。
与城里孩子丰富的课外辅导不同,一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家长们希望,能有人为自己的孩子进行辅导。刘秀英主动担任起了这个角色。当学校老师乘坐班车回家时,刘秀英还坚守在学校为学生义务辅导。
刘秀英每次辅导学生到下午五六点,之后再回办公室伏案备课,直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给孩子补习一是能力问题,二是经济问题。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收入也不高。家长愿意让我辅导,晚几个小时回家也没什么。”
学校放假期间,刘秀英也远程为学生讲题。“假期中,学生们不自觉地就玩起了手机,当今不让他们玩手机也不可能,我就想着把手机利用起来,让手机成为学习的平台。”
刘秀英告诉记者,每年寒暑假期间,她都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缺点组建微信学期群,每个群内三四个学生,让学生每天在群内晒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如果群内成员都不会,刘秀英则会进行解答。
刘秀英说,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相互比拼,不仅把手机真正利用起来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效也非常明显,每天的作业做得都很认真。
从来不建家长群
与其他老师不同,刘秀英从来不建立家长微信群,也从来不把作业发给家长。“很多家长每天很晚回家,因此即使在群里老师与家长沟通之后,也未必能够起到督促辅导孩子的作用。”刘秀英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催促家长督促孩子的学习不太现实,让孩子们自己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相比让家长督促而言更有效。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刘秀英每天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利用故事有趣的内容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对于需要背诵的内容,刘秀英也从来不做硬性要求,只要求学生能够讲出来即可。二年级开始,刘秀英要求学生自己把看的故事、预习的内容讲给全班听,以此达到背诵的效果。
刘秀英说,假期中组建的微信群在平时同样起到作用,让住在一个村或附近的学生可以在一起写作业,互相帮助督促。“如果一个组里有谁没有完成作业,组里每个人都要被扣1分,这样可以让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形成一个较强的团队意识。”
到了期末对学生做评价的时候,刘秀英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与其他老师有很大不同,她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期末成绩均以“期末考试成绩+个人成绩+小组成绩”进行评定。
2008年、2012年刘秀英被评为大兴区第二、三届骨干班主任。2010年4月,先后多次荣获大兴区“五四青年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光荣称号。她所带的六(2)班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班集体”。2016年,又被评为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刘秀英教了25年书,当了21年班主任。在她心中,班主任不仅是老师,更是孩子们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