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
但现实层面,孩子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成长问题,或由外部环境因素引起,或来自“内心”的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
当您的孩子出现不愿意学习、社恐、多动、学习困难、认读障碍等现象,是不是觉得ta是个“问题小孩”?也许是家长老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也许是忽略了孩子面临的各种各样压力,记者从下面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在分数之前,也许这些才是孩子应该受到的教育,但,这竟然成了奢侈品?
有一个男孩泽泽(化名)上小学后,经常逃课、乱发脾气、不参与课堂学习、有扰乱课堂的语言和偏差行为……这样的孩子在哪里都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学生”。
然而,一学年之后,他却能站上舞台自信地演讲,被数学组老师评估为具有数学天赋的孩子,能很好的适应学校生活、在班里交到了好朋友,对于课堂学习也能够享受与获得成就感,在业余爱好方面,对画画和编程上特别感兴趣……
现在,男孩虽然还是会调皮捣蛋,也会有情绪波动,但却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把自己巨大的能量投入到各种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中,对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他让人看到,一个孩子如果身处有教无类的学校且获得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可以迸发出无限的潜力。在都江堰市万汇学校,有太多这样的成长关怀案例。
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幸福的人,需要怎样的学校?给予怎样的支持呢?
学校并非竞争比赛的场所:培养内心强大而积极的孩子
虽然“双减”已经实施了两年,但依然能感受到卷度不轻。社会的竞争叠加父母的期待压到孩子稚嫩的的肩膀上,让孩子刷题取得高分似乎成了很多家长的“刚需”。
没有分数不行,只有分数也万万不行。学校并不是分数的较量场,而是让人身体、智力、情感、心灵融为一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场所。除了竞争,更要懂得合作,要培养同理心、良好的自尊和健全的人格。
现在很多家长说孩子不能承受生活中任何一点点压力,一有点不顺,就可能出现情绪崩溃、伤害他人或伤害自己,悲剧频频发生。他们可能表面上看起来很乖,可一旦有某个触发因素,就没有能量来抵抗。缺乏松弛感的高度竞争让一个人的心理能量在儿童时代就全部消耗完了。
以学生全面发展、终生成长为目标,万汇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成长关怀部门”,对学校学生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包括普适性集体支持、小组支持和个体支持。“成长关怀部”的老师要具备情绪稳定、耐心倾听的基本素养以及强大的正能量。那么万汇学校的“成长关怀”分为哪三个方面呢?
普适性的成长关怀:
我们常常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其实这是非常大的误区。万汇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称为“成长关怀”,这是一个充满人性化的叫法,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是来关心关怀的,并不是有问题来进行教育的。
针对1-3年级,主要以绘本心理课为主,针对4-6年级,以团辅心理课为主。
“成长关怀”在万汇学校从小学开始就常态化、专业化,就像其他课程一样,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提升孩子的自我认识,改善孩子的人际关系,促进孩子对幸福感的体验,让孩子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增强孩子心理韧性。
“成长关怀”不只是锦上添花,也不只是为了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一个从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孩子,他获得的不仅仅是如何让自己的心理不生病,更多的是在面对困境时如何换一种角度看问题。
团辅、多方会议、社团等形式提供小组支持:
万汇学校除了开设给所有学生普适性的心理健康课,还提供小组支持以及个体支持。
小组支持既有共同任务也分主题性,学校根据评估对学生进行混龄分组,围绕学习困难、抗逆力、情绪管理等相关主题开展团体辅导。比如,针对有社交困难的四五六年级学生建立6人小组,每周开展一次1团辅,目标是提升组内6人的社交技巧与人际交往自信心。
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关怀与个性化支持:
万汇学校建立了相关的机制通道,通过年级个体支持学生的上报、评估、筛选。比如某个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如认读困难、抽动、注意力缺陷、感统失调等),首先,班主任老师、学科老师和生活老师会从方方面面收集信息,接着,成长关怀部的老师进行评估,再进班观察、与该学生建立融洽信任的关系,随后老师再实施系统支持,比如会进班陪同,或辅助以心理相关的沙盘疗法、绘画心理疗法等专业手段。
润物细无声。学校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社会情感技能课程、教育戏剧、心理剧、情感教育等,成为万汇学校“成长关怀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新方法论,帮助学校将办学理念做到“落地有声”。
“全员全过程育人”联动链条:家庭般的氛围让家长坚定地选择了这里
学校的“成长关怀”既需要进入更系统的轨道,又需要做到“细针密线”。这必然带来观念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心理教师的事情,而是向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方向发展。所以说,万汇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远远超越了独立的“一门课”的定位。
从学生到班主任,还有不断加入的兼职“成长关怀”教师参与、关键时刻的专业的心理教师干预、与高校专家及社会机构建立合作等,学校构建了“联动模式”,无缝隙传好“爱的接力棒”。
学生:自主牧羊师
第一时间发现身边同学的心理波动,及时向班主任反映情况;同时他们也是参与者,能够走进自己的内心,了解抵御外界心理风险。
班主任:学生信息枢纽“协调官”
万汇学校的每位班主任都承担“学生心理观察者”和信息枢纽“协调官”的任务,具体来说,有三件事要做:第一,学习心理知识,做好孩子的关怀方案以及评估机制;第二,了解每一位孩子的性格和状态;第三,系统地、主动地、全面地采集关于学生方方面面的值得关注的信息,分析和判断。
全员导师制:学生专属“私人定制式”成长导师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导师,成长导师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学业和人生规划等多个方面,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做到私人订制。
有时候是与学生们进行非正式面谈,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倾听的渠道以及关怀的渠道,谈论的过程也是因人制宜,因事制宜:或讨论读书的意义与生活的理想,帮助学生拨开迷雾,笑对未来,规划好学习目标;或结合孩子的爱好开展交流活动,比如一边做陶艺,一边谈谈生活日常和烦恼;或指导学生如何适应学校生活和处理人际交往关系,让学生有方法地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或结合自身特长或经历,从心理上激励和启发学生,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每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正确的成长方向。
关怀教师:专业全方面辅导
全方面服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包括日常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编写心理课教材校本化、开办主题活动、以及推动家校社合作等。比如当有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不会立马就停止上课进行批评教育,而是多次观察后进行评估是否是真的注意力缺陷,又或者确认是否是情绪导致,接着由学校的成长关怀的老师到课堂中去观察、与孩子建立联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真正关心到孩子。
全员关怀:人人都是学生关怀者
在访谈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家长选择这里,有一点特别打动自己:
“这么大的学校,但老师却和所有的学生都特别熟悉,一路都在打招呼,叫得出每个学生的名字,我很喜欢这种大家庭一样的氛围。” 从入校的保安、食堂的阿姨、生活老师都能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能亲切地问候:“今天怎么样?”一句问候就会让孩子的心情非常好,做到人人都是关怀者。
提供社交环境:与人交往的能力也需学习和刻意训练
不论是进入一个新的学校还是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面临两个问题:适应和社交。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还有点无从下手,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有矛盾,老师会帮着解决。小学需要自己来处理问题,该怎么做呢?
可以发现,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总是更受欢迎,也更有能力适应变化很大的学习节奏。
即使是在以前的学校经历过人际创伤的孩子,这更成为了她们重点关怀的对象,我们了解到学校有一个男孩,他因为以前的经历,他和别人相处都是用“攻击”或者“防御”模式,对别人是不信任的。他平时对在课上会故意扰乱课堂,也不按时完成作业;课下会与同学打闹“惹事”,在小学阶段,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问题,但老师也许会用强制的手段去维持课堂纪律,而忽视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
成长关怀的老师初步对此分析:上课坐不住、不听讲、爱打人?出现这样行为的孩子可能是:
1.缺乏对情绪冲动的控制力,不会适当地表达感受。
2.缺乏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容易冲动行事。
3.内心缺乏安全感,从父母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情感支持。
4.内心充满挫败无力感,用不被规则认可的方式来发泄。
通过专业的分析,老师们在每周开设的主题小组活动中,会通过游戏等方式进行调节,比如人际团辅、个体支持。
通过这大半学期的支持,这个孩子无论是学科学习还是人际交往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与班主任、学科老师、家长的合力支持分不开。成长关怀的昝老师说,上周她进班去支持他的时候,遇到一件非常暖心的一幕:“课前班里发间餐(有葡萄干的土司片),他舍不得吃完,在上课前偷偷掰了一片给我,当时的场景很有趣,他既开心,又害羞地跟我分享他的‘间餐’,要知道他对于吃是无比看中的。”
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有社交障碍的孩子有的是通过个辅比如沙盘、心理辅导(传授社交技巧)、家校合作(指导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社交)等方式来建立;有的是通过团辅的方式(团辅的孩子面临相似的社交问题),他们在小组里通过不同主题的团辅活动,比如沟通、同理心、倾听、自我认识等方式逐渐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还会通过一些需要合作的团辅游戏、团体沙盘去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交策略。也会阶段性的让他们暴露自己目前的人际困惑,然后头脑风暴去彼此支持从而解决问题(因为他们在这个群体中更能够彼此理解与信任)。
万汇学校可以说一所以“关怀学生”著称的学校,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除了强大的师资和充实的学术活动,学生还可以享受到种类丰富的课外活动,有机会尝试和发展各种不同的兴趣爱好。针对寄宿生,学校还会额外提供很多有趣的寄宿活动,包括校外的冒险和旅行类活动,学生的课余生活可谓充实而精彩。舒适的寄宿环境外加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为住宿生提供了一流的寄宿体验度。学校会安排每周返校的孩子参加“万汇之夜”……
变化,让人不可思议:生长出的能力,指向未来,不可替代!
孩子的变化,是万汇学校给所有家长带来的最大的惊喜。
万汇学校“成长关怀部门”昝老师说:“成长关怀”最大的作用也许是让孩子们体验到安全、尊重、无条件接纳的前提下去挖掘自己的潜能,自主提升自己的内驱力(不是家长老师要求我变更好,而是我自己想要变更好),他们也在成长关怀提供的安全的环境中去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交策略,进行有效正确的自我表达,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共赢,全面发展自己的身心健康。
内驱力:
“以前都是我跟在他后面催她做这做那,但现在他终于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所以现在,学习、活动都是孩子自己操心,妈妈退居二线,做好后勤。
沟通能力:
从英语、语文到数学、科学,甚至艺术、音乐,几乎每一门课程都有演讲环节,不仅锻炼孩子的思维、语言能力,也能培养孩子的大方自信。
身心健康:
兴趣广泛,眼中有光!是万汇所有的老师、学生、家长共同的感受。孩子进入学校之后,延伸出非常多兴趣爱好,不仅保留了以往的,还发展出了更多新爱好!
从一开始什么都不会,不愿意尝试、甚至怕去尝试新事物变得越来越不惧怕从低到高的磨练和成长,勇敢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
能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关怀每个孩子、支持每个孩子成长的学校,不正是家长最向往的教育吗?
都江堰万汇,逆袭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