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知秋,春华秋实,三载风雨兼程;课程育人,终身发展,今朝成果初显。2023年11月30日上午,成都高新区第九场品质课程实验学校展示活动在成都高新新科学校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课程育人—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主题,聚焦区域第一轮课程建设的成果传承、问题反思、方案修订,立足对新课程标准的思考和探索,开展交流分享、专家指导、课例研讨专题活动,展现了新科学校在高质量教育发展路上课程深化的有效举措。
活动在成都高新新科学校民乐团悠扬的琴声和合唱团婉转的歌声中拉开帷幕。
领导寄语,热切期望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曾正凯为活动致辞,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出席和指导。
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教育发展部刘继红部长致辞。他指出品质课程实验学校作为区域内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关键举措,承担着示范引领和实践探索的双重使命,为更好地贯彻成都高新区“品质教育”的价值理念,在后续课程建设工作中将进一步深入推进“一核两翼六群”综合育人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构建深度融合的课程形态、对标对路的教学样态、数理循证的评价范式。同时表达了对活动的热烈祝贺和对学校未来课程发展的期望。
课程汇报,特色凸显
曾正凯校长以《课程育人: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为题,介绍了成都高新新科学校“三层六类四科四融”的课程框架及课程成果,课程实现了统整育人、目标育人、协同育人、特色育人,点燃了孩子的学习热情,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李雪姣老师和美术组教研组长缪玲老师分别带来《弘文小书生》和《传统与美育齐飞 中药共艺术一色》的学科特色课程成果汇报。
专家讲座,高屋建瓴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松林教授带来《素养导向的学校课程创生》的专题讲座。李院长从深度素养导向的课程创生理念出发,以核心素养的实践性、整体性、嵌身性为落脚点,给出了课程创生的基本依据、努力方向和操作方法,提供了课程建设的新视角和新思考。
课堂落地,精彩纷呈
课程分享结束后,五位老师在不同会场分别带来了美术、道法、数学、语文的课例展示。
小学语文分会场
李梦也老师执教了三年级语文“大自然的声音”。孩子们通过朗读、圈画、理解、摘抄等学习形式聆听了大自然的声音,进而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高新区小学语文专职教研员邓偲娟老师从课程的“实践性、整体性、嵌生性”进行了专业的指导。同时,她提出我们应该着力于实践性与整体性,使环节衔接更加契合,并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
小学数学分会场
刘泳老师与六(3)班同学共同带来“生活中的比”一课。刘老师从生活出发,注重情境引入,通过问题导入和小组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比。
成都高新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曾亮老师以《创新“学为中心”的教学变革》为主题,对本节课进行了的讲评,指出课堂教学的亮点以及不足。
初中数学分会场
叶珂老师在9年级2班进行了精彩的课堂展示“探究筝形”。叶老师以筝形为研究载体,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展评等多样化的活动将学生思维带向深处,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推理能力。
成都高新区初中数学教研员黄朝宇老师对本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仅对叶珂老师的课堂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对整个初中数学组的教研活动给予了认可和指导。
初中文综分会场
徐小青老师课例展示“绿道上的成都 公园中的城市”。徐老师以学生暑假骑行绕城绿道探究活动为引,带动学生感悟探究公园城市的生态底色和上层构建,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探讨公园城市管理困境、增强政治参与能力。同学们的骑行思维导图、手册、vlog、采访真实生动地展示了文综组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
原成都市教科院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研究所刘旭副所长,赞扬徐老师的课是一堂融合课,结合时下热点,是学习和生活的结合,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课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生物、体育、美术等学科课程通过项目式的学习课程都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在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上表现突出,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设计理念。
美术分会场
尹丹老师执教的“没骨画——枇杷”是中国画系列课程中的拓展课程,她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沒骨画的特殊技法,学会用沒骨画基本技法创作精美书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沒骨画撞水、撞色等基本技法,为家乡龙泉的振兴创作出生动的枇杷书签。
四川省首届教书育人名师,美术特级教师陈冠夫从尹丹老师“没骨画——枇杷”的构思、展示、立意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点评。他赞扬道:“尹老师的课非常新颖生动,课程设计巧妙地将本课的重难点知识逐步分解,目标达成的非常好!”。他还称赞新科学校的学生设色雅致,体现出浓厚的美术国画素养。
学校将在探索与反思、传承与更迭中,一如既往地重视课程开发与建构,同时把落地与实践作为长远目标,努力促进教师素养提升,助力学生全面、个性成长,共同迈向更高品质的发展。(黄小林)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品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