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劳动技能大赛闪耀桃林,新城学校生态共生理念深植人心

来源:四川教育在线  作者:黄小林 范雨洁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4-23

随着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劳动已成为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成都高新新城学校以其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初步形成“参与共生”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共生”理念深植人心,培养出一批批热爱劳动、关注生态农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少年。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7 劳动基地耕种 (3).jpg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2024年4月18日,在同学的热切期待下,成都高新新城学校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技能大赛。这场以“桃林深处闻鸡语,劳动欢歌谱新篇”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新城学校深入践行劳动共生课程和生态农业主题教育理念的重要实践,更是学生们增强劳动意识、提升劳动技能,展现自我、锤炼能力的绚丽舞台。春雨淅淅沥沥,滋润着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菜苗……也浇灌着学子们热爱劳动的心,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何丽霞副校长致辞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苏燕主任宣布比赛项目和地点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1 开幕式 (3).jpg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主持人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躬耕“桃林”,收获成长智慧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带着对劳动的思考,同学们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比赛。低年级学生在桃林除草,既锻炼身体,又巩固了基础劳动技能;中年级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制作喂鸡神器,展现他们的巧思与匠心;高年级学生合作搭建鸡舍,不仅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养殖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初中学段的学生以桃花为灵感,制作冰粉、糕点,培养创新精神和美食文化意识。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DSC_9545.png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本次比赛基于学生年龄、体能、劳动技能水平以及兴趣特点,设置了丰富的劳动挑战。教师们也悉心指导学生,巧妙地将生态农业知识融入实践指导中,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激发其探究与创新精神。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3 喂鸡神器制作 (1).jpg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5B3C2319.JPG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我学会了分辨杂草和有用的植物,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参加这次比赛,我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在鸡舍搭建的环节中,我和队友们一起动手,从设计到搭建,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乐趣。”“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团队合作和动手实践的知识”……从趣味性劳动逐渐过渡到农产品加工这类的专业、综合性劳动,学校希望各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劳动技能大赛中展示自己的技能水平,体验劳动的乐趣。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5B3C2397.JPG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新城学校这场劳动技能大赛,犹如一首生动的田园诗,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子们在劳动中快乐成长的美好画卷。这不仅是对学校劳动教育成果的一次精彩呈现,更是对劳动育人、生态共生理念的深情礼赞。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22_yiketu-1713708068579.jpg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参与共生,打造立体化劳动教育平台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新城学校将劳动教育视为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为了每个生命的持续生长”的办学理念,以“共生”为顶层设计理念,在劳动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新的探索。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种植瓜果蔬菜、桃林养鸡、稻田养鱼、打造绿植墙、烹饪、收纳整理、手工剪纸、版画制作、扎染……基于学生的年龄、体能、劳动技能水平、兴趣特点,新城学校设计了一系列富有特色、贴近生活的劳动课程,包括农作物种植、家禽养殖、手工制作等。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知识,还结合了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科技的魅力,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生命的成长与共生的重要性。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微信图片_20240423141014.png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共生农场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另一大亮点。辣椒、番茄、茄子……绿油油的农作物排列整齐、长势喜人,还有园子里盛开的鲜花、即将投入使用的鱼塘、为养鸡做足准备的桃林,十余亩的拾稷园一片欣欣向荣。学校按年级划分田地,再细分到班级,学生们在专属“小天地”中亲手种植各种农作物,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完整过程。同时,农场还引入了生态农业的理念,让学生在劳动中了解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7 劳动基地耕种 (1).jpg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7 劳动基地耕种 (2).jpg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共生教室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又一创新举措。室外劳动教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然的劳动环境,让学生在室外进行实践操作,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共生教室则是一个集教学、展示、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用于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经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丰富的特色社团,定期举办全市共生农业示范课和全校参与的劳动技能比赛,到校外进行劳动主题研学、职业体验、公益服务等,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元的劳动实践平台。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通过共生课程、共生农场和共生教室的打造,成都高新新城学校成功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富有创新性的劳动教育平台,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体验。在这里,学生们学习到实用的劳动技能,培养共生意识,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6 劳动室外课堂 (7).jpg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广受好评,劳动教育见成效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在新城学校校长杨群看来,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还要孩子具备一定的劳动生活技能。因此,学校要求每一个孩子必须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收拾学习用具、认识农作物并知其生长过程、包粽子、自制泡菜……老师们将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元素融入教学,力图通过实践让每一位学生深切领悟到劳动的价值与魅力。新城学校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包括专职和兼职劳动教师、行业专家、家长志愿者等多元角色。他们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深化学生们的劳动技能与生态共生观念。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6 劳动室外课堂 (8).jpg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在劳动课上我学会了好多新技能。我们每学期都种一些水果蔬菜,还接触了机器人、无人机这些高科技的东西,简直太酷了,我觉得在劳动中学习真的很开心,每天都有新发现!”谈及劳动教育对自己的影响,学生们纷纷表示,劳动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懂得尊重劳动,培养创新精神,明白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道理。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新城学校的劳动教育成效显著,不仅体现在学生的个体成长上,更在集体荣誉与社会影响中得以彰显。众多学生通过劳动教育掌握了必要的生活技能,变得更加热爱劳动,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了坚韧品格。他们在各类劳动技能大赛、科技创新比赛中不断创新与进步。同时,学校劳动教育团队的先进经验广受赞誉,得到了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的高度肯定,并在国家级、市级学术论坛、教育研讨会上分享交流。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6 劳动室外课堂 (6).jpg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家长们也对新城学校的劳动教育和实践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对于两个孩子都在新城学校读书的李妈妈来说,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让她非常满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劳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学校积极参加劳动实践,越来越懂事,在家都会分担家务,周末也会跟着妈妈参加公益服务,变得更加自信、有爱心。新城学校各项劳动课程、劳动实践丰富了校园生活,让学生收获成长,让家长们赞不绝口!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新城学校以前瞻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课程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成功打造出具有新城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共生”理念,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与科技、信息相结合,让劳动智慧化、现代化,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黄小林 范雨洁)TUT四川教育在线-四川教育讯息

劳动技能大赛,新城学校,生态共生
责任编辑:范雨洁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