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杨书文,男,1968年出生,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青羊区教育管理贡献奖、十佳党员干部,成都市“新长征”突击手、成都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青羊区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中心组成员、教育改革与实验研究会会员,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及高专委会员,有数十篇学术研究论文获奖或发表。
成长于教育世家,从教27年,有20年校级干部履历、12年校长工作经历,2016年入选成都市首批“领航高中”校长。
教育思想概述部分——
到底何为教育?从古至今,可谓见仁见智:从柏拉图的“教育乃心灵的转向”到夸美纽斯的“教育赋予人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从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到斯宾塞的“教育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作准备”;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的改造与重组”到斯普郎格的“教育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从梁启超的“教育即教人做人”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洞烛之见,如高山仰止。
植于教育先贤巨匠的思想沃土,回应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新要求的叩问,杨书文提出并遵从着“滋德弘道”的教育思想。
所谓“德”,即“奉道行事的标准及其修炼的方法”。于教育,“德”既包括家庭美德的传承、做人品德的修养、社会公德的弘扬、职业道德的修炼,亦包括崇高理想的树立、顽强毅力的砥砺、协作精神的培养和创新品质的孕育。《尚书》言曰:“树德务滋。”“滋德”,即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德性、悲悯他人的情怀、立己达人的境界和奉献家国的修为。
所谓“道”,即“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或遵行的法则”。于教育,“道”既包括立德修身之道、学习成长之道,亦包括协作互助之道、创新求异之道。《论语》言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道”,即发扬真理、弘扬大道,培养学生具有敬天理、顺人伦、致良知的操守和善于悟本质、抓关键、强根本的能力。
在杨书文看来,“人”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以人育人”是教育的显著特征,办学必须以人为本;人有思想情感、有道德判断,教育必须以发展能力、丰富思想、高尚道德为旨归;丰润道德情怀、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活品质、追求生命价值则是教育于人的真正意义。正如朱熹所言:“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
“滋德弘道”的教育,应当充满着文化的韵味、道德的温度、人性的光辉,以优秀的文化滋养心灵、引领精神成长,以人文的思想温润生命、开启道德智慧,以科学的策略优化路径、实现“全人”成长。温润深厚的道德滋养,使学生养成谦和与优雅、包容与互助、悲悯与慈善、博爱与坦荡、责任与共享的可贵气质,这不仅美在肌肤,更美在深邃的内在。
杨书文“滋德弘道”的教育思想以“养、育、成”为其鲜明的逻辑线索,即:“养浩然之气”为本、“育时代精神”为标、“成卓越之才”为器。
具体阐述部分——
一、养浩然之气
杨书文认为,浩然之气即凛然正气、旷然大气……它是纳百川的胸襟和情怀、立千仞的气魄和高度,也是崇高信念和坚强意志相融的精神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培养学生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全域的人类关怀视野,让他们能包容百家、兼蓄中西,传承和发展人类一切文明之成果,具备敢于担当、勇于开拓、引领未来的胆识、气魄和能力,是现代学校为国育材的使命和担当!
(一)以圣哲先贤为伴——开掘浩然之气的本源
“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真道;得真道,浩然之气存矣。”浩然之气汲养,需人类文明及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长期浸润与熏陶:
孔子推崇“修齐治平”的立世主张,被誉为“万世师表”;孟子宣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愧有“大丈夫气概”;苏武异域牧羊十九载,坚贞不屈彪炳青史;祖逖誓死收复中原,中流击楫冰心可鉴;诸葛亮著《出师表》志在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流芳千古;文天祥写《正气歌》旨为忠贞报国,恢弘大义震撼天地;林肯正义凛然维护生而平等,坚定捍卫祖国统一;史怀哲敬畏生命坚守丛林医院,普救众生倡导和平;萨特秉持良知反对冷战,存在主义席卷欧洲……他们乃是中外文明史上的优秀典范。
恽代英、李硕勋、杨伯恺等革命英烈,陈离、张志和、杜桴生等爱国志士都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作出毕生贡献;黄汲清、钟山、李小文、石碧等两院院士和欧洲科学院院士张隆溪,为科学发展和国家富强取得卓越成就;阳翰笙、李劼人、沙汀、袁珂等文化名家,为文化繁荣和人类进步立下汗马功劳……他们乃是光耀百年协进的杰出校友。
这些圣哲先贤崇高的理想、正义的立场、杰出的贡献和卓越的修为,正是浩然之气的勃勃源流。创造充裕的时空、开掘广博的资源,让学生全方位对话圣哲,心灵受其洗礼、思想受其滋养、人格受其感召,让凛然正气和旷然大气在菁菁校园薪火相传,正是新时代学校办学之必须。
(二)与经典名著同行——丰厚浩然之气的底蕴
“腹有诗书气自华。”欲养浩然之气,必经诗书陶冶:览阅经史子集、品味诗词歌赋,汲聚精气神韵、涵养仁义礼智……吕蒙手不释卷,完成从“猛将”到“智将”的华丽转身;终军读甘罗出使,志向勃发,未及弱冠便长缨在手……
古今名篇、中外巨著,实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可以增长学识、完善心智、高贵灵魂,而且更能强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滋养学生的浩然之气:
儒家所倡导的“仁者爱人”和“修齐治平”情怀,道家所遵从的“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要旨,佛家所昭示的“慈爱众生”和“无私奉献”主张,古今志士正道直行和取义成仁的英雄气概……
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开启的人类思辨智慧,莎士比亚所宣告的人从宗教神学桎梏下的觉醒,托尔斯泰、泰戈尔、罗曼·罗兰等大文豪所捍卫的人类良知、天地正气……
当大师们以心血智慧熔铸的经典与学生成长同行之时,学生心中的浩然之气便油然而生,而经典所赋予的精神将影响其终生。
因此,他自为校长之始,除自身率先垂范之外,在全校师生和家长中积极推行读书活动:传统的阅读场所、现代的泛在终端,处处可见学子们如饥似渴的身影;校园书吧、读书沙龙里,时时可听学子们如痴如醉的书声;读书笔记、感悟心得里,点点可知学子们如丝如玉的灵犀。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杨书文正是通过加强“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与经典同行、以大师为伴,在经年累月的熏陶中,无声地滋长着学生的浩然之气。
(三)以品格涵养为径——践行浩然之气的信念
读书是最美的妆扮、慎独是最好的修行、善良是最高的尊贵,而这都必须通过实践的砥砺才能内化。
杨书文认为,品格涵养是养学生浩然之气的关键,这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与时代要求相结合,搭建以学校为主体的立体育人网络,提供足够的实践体验来砥砺。
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滋养学生的核心品格为主线,以“近、小、亲、实”为原则,整合常规养成、心理健康、军事训练、研学旅行、公益实践、生涯规划、道德法制、党团教育等丰富的育人内容,整体构建并推行富有特色的“三格教育”实践课程,生动践行浩然之气的信念。
通过品格涵养,摒弃浮华世风、远离红尘喧嚣,为方寸灵台寻得浩气之所,为六尺之身涵养优雅之质。
二、育时代精神
“‘养浩然正气’和‘育时代精神’都是‘滋德弘道’育人思想的重要内容,前者为本,后者为标;前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根觅脉,后者则须从当今中国发展现状和国际发展趋势中去把握方向。”杨书文如是说。
现在,我们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祖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要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渊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辉熠熠生辉,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因此,以人为本、爱国爱家、改革创新、合作共建、开放进取……凝聚成最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多元的文化积淀、多维的能力结构、多向的思维考量以及民主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则是培育时代精神的基点。“育时代精神”,就是要培育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精神气质、核心品格和关键能力,让学生成为未来行业的领军者和时代的弄潮儿。
(一)弘扬“家国担当”,奠定育时代精神的基调
新时代,教育必须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三个问题。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杨书文的回答是:要培养具有“家国担当”精神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叮嘱,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忠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中国人“家国一体”的民族情感,始终在这家与国休戚与共、个人与民族同频共振的历史衍生中一脉相承。
同时,一个人的成长取决于家庭氛围、家教管理及家风传承。当下,不断弘扬家庭传统美德,与时俱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实现家国一体的价值同构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因此,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是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办学的重要内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他以组建家委会、成立家长学校、编撰家庭教育教材、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开办智慧父母课堂、开展星级家长评选等为载体,全力调动家长自我学习与提高的热情,探索出“家校共育”新途径,有效实现了家庭与学校教育力量的整合。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他的主导下,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激励学生自觉追寻先辈爱国足迹,践行“中国梦-我的梦”信念;确立并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中国节”纪念、庆典活动,增强学生的“红色记忆”;举办专门的爱国主义知识竞赛,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他热忱希望学生能在当下及未来服务人民、奉献国家,共同创造出“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少年中国”气象!
当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贯通,学生便会逐渐树立起民族自信,担负起家国重任,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勇立时代潮头,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
(二)研发特色课程,创新育时代精神的路径
在杨书文看来,课程几乎承载着全部的“育人”价值,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由课程决定的。在树德协进中学,他积极主导“协进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充分融合,丰富和发展学校的文化育人特质,并以此推动“三级”课程的有效整合。建构起“神、形、趣、能”四个维度的“协进课程”育人体系,以更好地实现发展核心素养、培育时代精神的目标:
凝神课程——通过“高尚情操课程”“博大情怀课程”“远大志向课程”学习,焕发学生的精气神韵。
聚形课程——通过“体育课、体育节、课间操、对抗赛、军训、社团活动、特长培养课程”学习,滋养学生身心、滋长团队精神。
激趣课程——通过“情趣培育课程”“志趣引导课程”“意趣修炼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兴趣、高雅学生修养、彰显个性特长。
掘能课程——通过“技能培养课程”“智能提升课程”“才能增长课程”学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追求幸福生活,成就卓越人生奠基。
他尤其重视生涯规划和研学旅行等新课程门类的建设,因为这些课程突出了学以致用的进阶模式,融入了丰富的时代精神要素,能通过学生个体的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认知,让其形成多维思考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路径设计的整体统一,帮助学生建立自我适应的动态评估坐标系。
(三)优化课堂结构,肥沃育时代精神的土壤
课堂是培育时代精神的乐土,是激扬生命成长的现场。有精神成长、有生命在场的课堂才堪称好课堂,富有时代感的好课堂才能演绎生命的精彩、孕育时代的精神。
杨书文认为,真正的好课堂是能经受住时代考验的,没有传统与现代之分,那些“一言堂”的方式、“满堂灌”的教法、“重死记”的策略、“唯分论”的追求从来与“好课堂”无关。
在新高考、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中沿袭多年的“教师中心”应向“学生中心”转变、“教材为本”应向“学生为本”转变……“以学定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起点,“前置学习”是一种理念、“先学后教”是一种策略、“精教多学”是一种要求、“项目教学”是一种补充、“以学论教”是一种评价方式……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动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思维培养和能力提升,打破“唯知识论”瓶颈,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他立足于常态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积极探索富有实效的“协进课堂”。这是以学校文化为统领,以传统“好课堂”为基础,以“打破垄断、优化思维、提升能力、生成智慧”为主线,力求“听说读写”“讲练议纠”的协调统一,实现“师生协同、生生协作、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课堂教学价值。
他以“主题阅读”为载体,与老师们共同研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他以“研教融合”为抓手,推动全员卷入的研学实践;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量身定制”的专业培训;他与国内外著名高中合作,让老师们参与“沉浸式”的跟岗提升;他以“学术年会”为平台,彰显教育实践的研究价值;他以交流访问为契机,大力推介卓越教师及其研究成果……
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撑,探索未来课堂,开设网络直播、尝试前置翻转等;深入考察steam及“项目教学”方式,并有效引入其成熟资源,为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坚信,一个基于发现和创造、以问题探究为主导、充满心灵交互和智慧碰撞的开放性课堂结构,完全能够承载培育学生时代精神的使命!
三、成卓越人生
“人生在世,俯仰之间,自当追求卓越。”杨书文认为,卓越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精神追求,既有主张个性彰显、追求优势扬长的普适价值,更有弘扬引领时代、服务民族、奉献国家的英雄主义精神。成就学生的卓越人生,是“滋德弘道”教育思想的重要目标,是大器之所在。
(一)创设先锋论坛,聚合卓越人生的魅力
自担任校长以来,杨书文在所有曾任职的学校都开设“先锋论坛”,迄今已举办数十场。论坛以众多精英人物的卓越追求、知识智慧、胸襟气度和杰出成就感召和激励每个学生,使其勇于担当、乐于合作、敢于质疑、善于创新,以成时代先锋、铸卓越人生。
他热忱邀请国内外享有美誉的杰出校友、各领域成功人士、各行业领军人物作客“先锋论坛”,通过讲述、对话、交流和论辩的多种形式,向广大学生分享他们的成长路径、奋斗经历和卓越修为。
两院院士石碧、李小文和钟山,欧洲科学院院士张隆溪,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希尔顿,霍普金斯大学人类学教授詹姆士·费恩……等先锋人物欣然受邀,让学生领略到卓越人生必须具备的精神与信念、品格与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从知识到思想、从精神到人格、从道德到信念的“完整”成长!
(二)丰富成长载体,提供学生卓越成长的阶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只是打开的方式各不相同,成长的路径千差万别,因此,培养学生核心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载体需要不断丰富。
杨书文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将常规管理、活动建设等有指导地交给学生负责;他指导相关部门完善艺术节内容、丰富运动会项目、提升经典诵读层次、优化红歌赛评选、改革新生军训、创新社会实践、增加公益服务;他发起班级班歌创作、班训征集、班徽班旗设计,开展“协进之星”和“学校形象大使”评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扬长发展提供阶梯。
他积极主张将家长和社会资源在办学工作中的有效融入:争取到家长的认同与支持理解,让音乐社中具有兴趣和天赋的学生有条件接触外国民谣、摇滚甚至爵士乐,或者学习演奏吉他、架子鼓甚至钢琴;争取社会优质办学机构的支持,让美术社的学生可以接触到后现代的画派,可以更多地从自己的灵感和创意出发作画,也可以完成复杂的手工制作……让社团成为未来艺术大师的摇篮。
他还全面、系统搭建学科竞赛、文艺汇演、社团展示、社会实践、校际游学、自主招生等立体成长载体,让学生潜质得到发掘、个性特长得以生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不断提升!
(三)科学评价引领,夯实学生卓越成长的当下
为了夯实学生卓越发展的根基,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他从三个维度主导研制了《学生综合发展评价方案》:
《学分认定》注重阶段性自我认知,从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两方面考量,以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为重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筑牢根基、确立自信。
《综合评价》注重综合性发展鉴别,借助大数据,从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审美表现等六个维度,为每个学生建立起横向比较和纵向发展的动态坐标系,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以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追求卓越成长。
《未来预测》注重科学性方向引领,对学生的心智结构、情智水平、性格特征、发展潜能、职业兴趣等方面开展预测,为学生的发展取向、生涯规划提供科学建议。
结语部分——
“养浩然之气、育时代精神、成卓越人生”构成杨书文完整的“滋德弘道”教育思想体系。
“滋德弘道”立足于有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全人”成长。学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共性,但更具个性;他们需要获得知识技能,但更渴求道德润泽、情操熏陶的美好过程;他们能被塑造,但更能生动活泼地自主发展。
“滋德弘道”让教育真正基于并且服务于“全人”成长。借春风而化雨,赞天地而化育,敬天理、顺人伦、致良知,滋之以德、弘之以道、以文化人,浩然之气点滴积养、时代精神丝丝浸润,温情默默、静待花开,“卓越之才”成矣!
在“滋德弘道”思想的哺育下,卓越成长的学生不断涌现,国际绘画大赛金奖获得者、全国学科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青少年创新奖获得者、“全国最美孝心少年”获得者……他们都将开启各自独有的卓越人生,并将激励更多的学生迈向璀璨的卓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