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教师蔡渊迪公开发表的一篇题为《关于我所负责三门课卷面不及格率高的说明》的文章,在高教圈引发关注。
该文8月13日刊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唧唧三人行”。蔡渊迪在文章中称,因其所负责的《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一)》以及《中国古典文献学》三门课程的卷面不合格率都在30%以上,被要求就此问题作解释说明并提供整改方案。蔡渊迪对此回应称,“第一句,这么多的卷面不合格,肯定是我教得不好,水平有限,实在抱歉。第二句,也就是顺此逻辑给出的整改方案就是:另请高明。”
8月13日晚,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缪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在就此事与蔡渊迪沟通。
上述文章中,蔡渊迪进一步对相关课程的课时安排提出质疑:本校“古代汉语”课总计48课时,“中国古代文学(一)”(内容为先秦两汉部分)课总计32课时,“中国古典文献学”部分总计32课时。请向其他院校调研,有几个学校这三门课的课时是只有这么一点的?如果都不止这点,那本校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如何?是否需要作大的调整?
他表示,“我当然可以降低考试难度,也可以按照既定的课时量减少学习的分量。那学生对于一门课的基本知识要求怎么办?当一个从我们这里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面对考研试卷时,他的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知识不过关,影响到升学率、就业率了,怎么办?如果有司认为这些不用考虑了,那我接下来的试卷立即可以让学生默写李白《静夜思》(占20分)。”
他补充道,“以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一个在初修以上某门课时卷面不到40分的学生,在重修特别是毕业前重修时,卷面都会提到60分以上,我的试卷难度并未降低,也没有对于行将毕业的学生有特殊的照顾。”
蔡渊迪还在文章中列举了一道他曾出过的填空题以评价试卷的难度:“《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和谁?”据称,这道题的错误率在50%以上。
他强调,“对于教学的‘认真’,不是我的主观意愿,是天性使然,不得不然。我实在是个对什么事情都非常认真的人(包括对于‘科研’)。人活下去是要尊严的,我的‘认真’只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尊严。”
“‘士可杀不可辱。’‘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些圣贤的话,如果我自己也不相信、不履行,我又如何能号召后学?”蔡渊迪最后写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大学教师,公开回应,所教3门课,不合格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