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国家级课题《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的应用研究》子课题《基于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的人教版必修第三章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开题研讨会暨科研基地校科研新手培训活动在成都市十一中学举行。活动特邀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化学教研员马红艳,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小学教科研专家李权,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发展所所长、四川省化学特级教师、国培专家蒋波等专家参与指导。活动由课题负责人罗倩老师主持,聚焦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前沿探索与实践。
聚焦课堂教学评价
高中化学教学展示课演绎教学艺术
课题组唐丽潇老师以一堂精彩的课例展示《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拉开了序幕。她引导学生们亲手操作实验,观察现象,验证理论,巧妙地将学业质量标准融入教学目标,并通过多维评价体系,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深入评估。
学术新篇启幕
立项启程,开题报告擘画新蓝图
紧接着,开题研讨会正式启幕。马红艳教研员宣读了由中国教育学会正式批准的立项通知书,标志着这一国家级子课题正式启动,也标志着该校在化学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我们的研究重要性在于落实课程标准,适应评价改革,满足教师专业发展新需求。”随后,课题组李双龙老师就子课题做了开题报告,详细阐述了问题的提出、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内容规划、过程设计、创新之处、预期成果八方面。该课题将针对教师教学内容把握与课堂评价能力薄弱这一问题,结合化学学业质量标准以及“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理念,探讨将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标准应用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模型以及评价体系,并构建出相应的评价标准。此外,课题组还将利用所构建的教学设计模型以及评价体系,作出相应的应用示例。预计在2026年下半年,课题组将完成结题工作。
专家引领论证
共绘化学教学评价未来图景
开题报告后,蒋波所长围绕“评价谁”“评价什么”“课题的价值取向”以及“课题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哪些”等多个维度对课题进行了深入指导,精炼展示了以《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标准》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他倡导利用评价改变教与学,实现内容、层次、水平与学业标准的统一。蒋所长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方向与框架,强调了评价体系构建中标准细化与实践应用的重要性。
“评价应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思维拓展”,随后,李权院长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指导。他呼吁,教育工作者应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关注课程标准的落地实施,同时他强调评价的后续跟进至关重要。李院长主张教育评价体系的革新,重视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倡教育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马红艳老师从该课题背景进行深度解析,彰显了课题研究的紧迫性和实践意义。“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使用并非尽如人意,”她指出,“尤其是学业质量标准,虽为评价指南,却因过于宏观,难以直接应用于教学。”马老师强调,此课题旨在填补这一空白,通过对标准的细化与解构,使其真正服务于教学与评价。马老师对十一中教师的课堂实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特别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到了教学评一体化,同时指出教学一致性需加强,评价标准需明确,以实现教学与评价的精准对接。她鼓励课题组:“固化研究成果,提炼案例,不仅利于课题深化,也是为教学改革贡献智慧。”
三十七中化学教研组组长、青羊区高中化学中心组组长于余劼航老师发言
活动最后,成都十一中党总支书记唐孝贵作总结发言,对专家们的指导表示感谢,并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课题研究,期待课题取得丰硕成果。
青羊区的科研新手教师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
至此,开题研讨会暨科研基地校科研新手培训活动圆满结束。此次开题活动不仅是课题研究的正式启动,更标志着学校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近年来,成都十一中课题申报和立项数目逐年增长,学校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也在不断增多,在此基础上学校实现了教学科研从区级、市级课题到国家级课题的跨越。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成都十一中的教育科研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李林 谢丽)
成都十一中,国家级课题,化学课堂,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