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10日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这一天,570多万从农村、工厂、部队走来的年轻人,怀揣着难得的名额和奋发的意气,奔向考场。 由于报考人数过多,国民经济也刚开始恢复,国家一时竟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
1978 这一年的高考,是全国首次实施统一命题,分省录取,这一考试制度基本沿用到现在。
1979 这一年,共和国迎来30岁生日,“而立”之年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号角下,抖擞精神。 这一年开始,高考的日期定于7月7-9日举行,除了1983年外,一直实施到2002年。
1980 这张旧照摄于当年开考前的考场,两名女生正在交谈。她们的笑容给沉闷的考场带来一丝轻松的气息。
1981 这是1981年,华灯下,复习高考内容的青年。 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信念,越发坚定地扎根在年轻人心中。
1982 这一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 在志愿表上填了北京大学,不过遗憾的是他当时的数学只考了1分。次年高考,他的数学也只考了19分,不甘心的马云选择了“第三战”。 第三次高考,他的总分与本科线还是差5分。马云最终进入了杭州师范学院本科,被调剂进入外语专业。
1983 这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第一次出现了一幅漫画,这幅题为《这里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的漫画,描绘了一个人挖井,挖了很多次,都在快接近水面的时候放弃。
1984 10月27日,报名参加上海市总工会举办的高考复习培训班的年轻人,将报名大厅围得水泄不通。
1985 这一年,高考向着减少高考科目的改革方向发展,也是在这一年,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改变,出现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并存的“双轨制”。
1986 “黄冈中学”,是一个提起“高考”就不得不提的“神话”。这一“神话”,在1986年,几乎达到巅峰。 当年,黄冈中学高考升学309人,升学率达91.4%,600分以上高分者达30人,占全省1/9,且囊括理科第一、二名,文科第一名。
1987 这张老照片,记录了高考结束的考生们,兴高采烈地走出考场的场景。
1988 这一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以“习惯”为题,“样卷”发到阅卷教师手里以后,有教师反映,样卷是一篇抄袭之作。 那位老师回忆了原文出处后,翻阅近5年的《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 在1984年5月17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找到原文。于是那篇文章被判为“抄袭”,得了很低的分。
1989 这一年,国家教委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实施规划》,标志着标准化考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至此,高考这根指挥棒产生了空前的指挥效应。 标准化考试派生了标准化答案,后来就用上了阅卷机器。
1990 当年10月,国家教委启动“三南改革”,湖南、海南、云南三省将过去高考的文理科分组,变为文史、理工、医农和地矿四类,每类只考4门,而这一重大政策的宣布,离次年高考只有不到9个月的时间。 无数人的命运因为这一纸文件而改变。
1991 在高考前不到三个月,国家教委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从1991年开始,在全国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 会考原本只是学业水平考试,但是后来,为了提高升学率,一些地方依照会考成绩将一些学生提前驱除“出局”,不被允许参加即将到来的全国统一高考。
1992 这一年,刘强东考取了江苏宿迁的高考状元。 当时,以他的成绩完全可以上清华大学物理系,但他填写了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在入学当晚,同系的师哥告诉他,社会学与从政无关,而且就业状况在人大排倒数第二,仅次于人口系。
2001 这一年,高考取消了考生“未婚、年龄不超过25岁”的限制,这给无数大龄考生以惊喜和机会。
2002 7月7日,上海市92800多名考生冒雨走进考场参加高考。 而首场语文考试的作文“面向大海”,因取材范围过大,颇让部分考生感到无所适从,纷纷表示心里没底。 这位女生刚出考场,便向母亲诉苦。
2003 这一年,教育部决定将高考时间提前1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8日,高考终于告别酷暑。 678的谐音是“录取吧”,在残酷竞争的考试中,这也许正是考生需要的一点心理安慰。
2004 6月7日,63岁的“爷爷考生”邹伟敏在浙江嘉兴参加考试。 像这样的大龄考生,如今并不罕见。 大学是一个美丽的梦,而这个梦,并不只属于年轻人。
2005 这一年,海南高考状元李洋“梦断清华”,引发了全社会对“高考移民”及“高考公平”的大讨论。 因为有人举报他在海南就读未满两年,不符合海南省报考本科第一批院校的要求,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2006 6月7日,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老师,在开考前,送给每位考生一个贴有“心会跟爱一起考”的苹果,预祝考生“平稳考出丰硕成果”。
2007 高考,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毕竟,谁家还没有个要高考的孩子呢?
2008 7月3日,四川地震灾区延期高考举行。 在德阳人民医院的“病房考场”内,4名东汽中学考生正在填写答题卡。
2009 高考结束,广东省四位“状元”骑着高头大马,霸气巡街。
2010 高考结束,也许是多年未曾见过的笑容绽放在考生和家长的脸上。 鲜花、拥抱,毫不吝惜。 高考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亚于一场战争,所有人都如释重负。
2011 高考这天,工地停工了,汽车不鸣笛了,就连大妈们都不跳广场舞了,整个社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考生释放善意。
2012 6月8日下午,高考英语听力考试。 紧挨着南京市九中高考考点的道路上,考生家长排成一排,堵住马路,指挥过往的自行车、电动车绕道而行,以免噪音影响考生的考试。
2013 每年临近高考,家长为了考生,做尽各式祈福,试图为高考之战的胜利增加一块砝码。
2014 临考前几天,四川巴城部分学校考生,也用撕书、扔书的方式释放压力,迎接高考。
2015 2015年6月5日早上8点8分,一年一度的六安市毛坦厂中学送考开始。 42辆送考大巴载着数千名高三考生,从这个号称“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学校驶出。家长们手持空色旗帜为高三考生呐喊助威,场面十分壮观。
2016 高考是许多中国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为了维护高考公平性,反作弊工作也在不断从“人防”向“技防”升级。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将国家教育考试作弊行为列入刑法之中,使得2016年高考被社会评论为:“史上最严高考”。
2017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年也被称为“新高考元年”,新高考将在浙江、上海两地展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关键时刻。
2018 四十一年漫漫高考路忠实记录了家国面貌、时代变迁。 我们大多都曾是这千军万马中的一员,这条路,浸透了几代人的泪水、欢笑,写满青春、写就命运。
2019 2019年的高考历史,将由他们写就。 无论最终成绩如何,这条路上没有成败,只有英雄。 这是一群群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的年轻人用十年寒窗为自己美好未来谱写的一曲曲拼搏奋斗的壮丽诗歌。
高考变迁,高考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