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推动教育共同体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教师全面践行新课程理念。2025年3月20日上午,由岳池县翔凤学校发展共同体主办、洗马小学校承办的“2025年春季小学科学优质课展评活动”在洗马小学隆重举行。来自共同体成员校的龙孔小学、北城小学、平安小学、齐福小学等8所学校的30余名成员学校领导及科学教师齐聚一堂,通过课堂展示、互动研讨等形式,共研科学教学新思路,展现了城乡协作赋能科学教育的新图景。
洗马小学尹星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声音的产生》一课,创新运用“盲盒听声猜物体”“振动感知实验卡”等探究活动,通过分层设计“钢尺振动观察”“音叉击水可视化”等实验任务,引导学生经历“假设—验证—归纳”的科学探究过程,课堂注重现象观察与原理迁移,借助慢动作视频拆解声波传递规律,并创设“真空传声猜想”拓展思考,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建构声音产生原理,有效培养了实证意识与科学推理能力。
翔凤学校刘盼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撬重物的窍门》一课,以“工程设计”贯穿课堂,通过“支点位置优化”“虚拟杠杆模拟器”等数字化工具,结合“弹簧测力计数据验证”“最优方案设计赛”等实践环节,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省力规律,课堂融合项目化学习策略,借助“塔吊工作原理”生活案例分析和“教室工具改造”创意任务,帮助学生在工程思维训练中掌握机械原理应用方法,显著提升了问题解决与跨学科实践素养。
展示课结束后,全体教师齐聚会议室开展研讨交流。在经验交流环节中,洗马小学尹星老师在分享《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时,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趣味活动与实验结合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课堂以“盲盒听声猜物体”为导入,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声音如何产生”的假设,将抽象原理具象化。课程尾声的“真空传声猜想”进一步延伸思维,鼓励学生课后设计家庭实验验证猜想,形成“观察—实践—迁移”的完整探究闭环。翔凤学校刘盼老师则围绕《撬重物的窍门》一课,以“工程设计”为情境主线,并结合塔吊案例分析和“教室工具改造”任务,推动学生从机械原理学习转向真实问题解决,凸显“做中学”的工程思维培养理念。在研讨环节,参会教师对两节课的创新设计与实践价值展开热议,教师们一致认为,两节课均以学生为中心,在探究中实现了知识建构与核心素养的共生。
共同体领航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尹丽萍总结发言。她强调科学教育应立足“为未来赋能”的育人导向,让课堂成为创新思维的孵化器。她提出三点行动方向:一是推动城乡科学资源共建共享,通过组建实验教学联盟、促进科学课程教具的流通,为解决农村学校器材短缺难题提供思路;二是深化课堂改革,推广“问题链—探究链—思维链”教学模式,倡导教师从生活真实问题切入,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三是构建教师成长支持体系,依托城乡联合教研、工程思维专项培训及课例迭代研究机制,助力教师突破专业瓶颈。最后,她呼吁全体教师以“点燃创新火种”为己任,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科学的力量,从“知其然”走向“创其用”,真正实现科学素养的终身发展。
本次活动通过科学课例展示、实践研讨与经验共享,进一步深化了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为构建探究式课堂、融合跨学科实践提供了创新路径。翔凤学校发展共同体将持续完善城乡协作机制,推动科学课堂向“探究导向、思维进阶、创新赋能”方向转型,通过共建实验资源库、开展联合教研、推广项目化学习模式,促进区域科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基础。(通讯员 谭瑜嘉)
岳池县洗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