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推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合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找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支点,提高家校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字:家校合作 支点 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推行,一方面,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空前高涨,盼望着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水平、支持程度以及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教育能力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这就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合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作为学校和教师,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应对这种挑战,通过找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支点,来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提高家校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平等真诚,打动家长的心
教师只有找准“平等”和“真诚”这两个支点,才能与家长架起友好的沟通桥梁,才能打开家长的心门,走进家长的心房,教育也才有了准确的方向。
(一) 平等友好,打开家长心门
教师无非比大多数家长多学一点教育学和心理学而已,但是在人格上与家长绝对是平等的。所以,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决不能高高在上。要像和同事、朋友一样平等友好方式与家长交流,以平常心对待学生的冒失和错误与学生家长沟通,只有这样你才能打开家长的心门。
比如,教师在微信里和家长交流某个学生的在校情况时,首先,把握好沟通的顺序,遵循“哪壶先开提哪壶”的原则。一般应先说说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感觉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后,再逐渐提一些建议,谈谈缺点,当然对孩子的缺点也不要一下讲得过多。惟如此,家长才会喜欢你,乐于接受愿意接受你的建议,愉快地与你合作,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遗憾的是,很多老师没有做到,家长凭什么与你合作?其次,学会倾听家长的心声。我们很多老师找家长交流时,往往出现“一言堂”现象。老师坐在凳上,家长站在办公桌旁边,学生惶恐地呆在办公室角落,老师在那儿说得情绪激动,热血沸腾。家长站在那里,要么迫于老师的“权威”佯装笑脸赔不是,要么一脸无奈、沉默不语……这哪里是平等的对话,友好的交流,更不用说教育效果了。其实,在与家长交流时,老师耐心地倾听家长的心声,从家长身上获取孩子丰富信息,了解家长的价值观和教育观,你才会打开家长的心门,为更有成效的沟通找到共同的支点。
(二) 诚心诚意,走进家长心房
在家校沟通中,教师不仅要用诚恳的态度和建设性的语言,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还要让家长感受到你对孩子的关心不仅仅停留在意识里,而是真心诚意的行动上。合作的目的是共同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推诿,更不是训斥。
去年春节之前,得知班上有几个孩子的爸爸妈妈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回家陪伴孩子过年。这可怎么办?给孩子需要的爱,给家长最希望的帮助,才是真正走心。于是,我在班级微信群里和家长、学生商量对策。很多热心的家长除了出点子以外,还希望和我一同去看望那些留守儿童。考虑到这些家长的家庭也不富裕,我委婉地谢过了他们好意。于1月30日上午,自费买上牛奶、米花、学习用具等慰问品,带领几个班干部,去看望班上的几位留守儿童。走进他们的家门,看到他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然后把录制的微视频传给远在他乡的家长,我那颗牵挂之心,才得以放下。临别时,他们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家门,转过身看着孩子们眼里浸着的泪花,我又做了春节一定抽空把他们接到我家耍两天的决定。
二、教给方法,让家长感受到关爱
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遵守纪律、取得好成绩,被老师喜欢、受同学们尊重的。可惜多数家长还没有准备好当妈妈,就有了孩子,缺少教育孩子的经验,很多教育方法又是道听途说,出了问题,只有求教老师。如果我们当老师的对家长说:“算了,你的孩子,我真的拿他没有办法了。”想一想,你在家长心中你可是教育专家,一个连教育专家都没有办法的孩子,你怎指望家长有好的办法呢?放弃一个孩子,等于放弃一个家庭;放弃一个孩子,等于击碎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梦想。教给家长育子方法,应是我们当教师的义务,更是一位“良师”的最起码素养。
教家长“管好嘴”。为什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和交流了,一回到家,就走进自己的卧室,关上房门独自做自己的事?原因当然很多。其中,家长的唠叨和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不关注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密不可分。当然“管好嘴”,不是不让你说话,而是希望你多关心孩子内心成长,少给孩子学习上太大的压力。一句话,我们要教会家长真正了解子女是怎样的孩子。
教家长“迈好腿”。 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那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或者说做得不够好。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所以,我们要教会家长在亲子共读中陪伴孩子、提升自我、增长见识共同成长。
教家长“张开臂”。当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或犯错误时,孩子需要的不是大声的呵斥,而是温暖的拥抱和改进的办法。因此,我们要让家长知道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为了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就必须教会家长学会批评的技巧。
批评步骤:陈述事实→批评理由→情感倾诉→表达期望→身体接触
陈述事实:就是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让孩子明白到底为什么错了,这是批评他的前提。
批评理由:即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批评他,以及认识错误的严重性,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性,从而对自己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情感倾诉:主要是把自己的痛苦与愤怒的感受,通过动作、表情传递给孩子,让他把他的错误行为与痛苦连接在一起。
表达期望:让孩子感受到,尽管他犯了错误,但是你依然对他有信心, “人”还是个好人。这样他才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前行。
身体接触:当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你的期望过后,家长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或拍打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发,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教育效果会倍增。
教家长“笑开眉”。孩子放学回家,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爱发脾气的父母,一个乌烟瘴气的家庭,估计再好的孩子也会被这样的父母害个不浅。所以,我们要教会家长管控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也就是说,家校沟通要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你在诚恳地尽自己最大努力地帮助他解决教育中遇到的瓶颈,深层次的家校沟通才会变得更加顺畅。
三、有所作为,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
当家长把活泼可爱、对万物充满好奇的孩子送到你班上,没有问你,N年后,你还给我怎样的孩子,这应该算你幸运的了,算是绝对信任你的了。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不公正待遇,甚至于某种歧视,你凭什么让家长与你合作呢?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必须清楚,调动家长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的支点,还来自于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一个没有质量的班级、学校,是不会取信于家长的。也就是说,学校和老师必须有所作为,家校合作才会持续且有生命力。
首先,当学生、老师和学校取得的点滴成绩,要借助学校微博公众号、班级微信群、家校联系薄等交流平台及时告之家长,让家长以校为荣,看到孩子的成长。
然后,多组织一些家校互动活动。在活动中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看到孩子除学习成绩以外的人格成长。比如,我校开学之初,开展了“家校互动,共育花开”的“耕读活动”。家长、老师和学生在校园开辟农园,亲耕亲作种植格桑花。活动中,孩子们与家长亲切的交流,给他们递上一杯杯热茶,为他们拭去额上的汗水,不但增进了孩子和家长的感情,还为家长、学校和孩子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其次,变“家长会”为“成果分享会”。 每学期我都会利用学生拿通知书的时间开展“成果分享会”。用PPT和微视频展示本班学生在校表现,分享师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以及老师辅导学生、批改作业等情况。评选出本学期的“优秀家长”,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这不但让家长对学校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还极大地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家校合作中找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支点,平等友好的与家长交流,诚心诚意给孩子需要的爱,给家长最希望的帮助,并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才会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提高家校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共育花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晏红,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是权利不是权力,中国教育报,2017,03
【2】一个聪慧的孩子背后,必有一个品味不俗的母亲,环球青少年家庭教育2017,03
【3】任淑一,最实效有用的家庭教育公式,搜狐教育网,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