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永兴中学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经常听其他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说:“你们的课好上,不用从头讲到尾,又不用批改作业,学生又感兴趣,就是一堂耍耍课。”我笑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而又有良好效果,这个美术老师肯定不一般。
美术课要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我们下工夫来思考、推敲。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
我们的陶艺课程在课前需要准备很多的工具、材料,课后还要回收材料和工具,打整陶艺室的卫生,在讲解陶艺知识的时候还要讲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化学、物理、历史、数学、音乐等,其实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简单、容易。
初中生正处在一个似懂非懂的年龄,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在讲解《陶艺装饰技法》一课时,导入设计得生动有趣,学生从上课开始才能进入一个充满激情的状态,带着好奇心走入下面的教学环节,那么整堂课就会充满乐趣。
《肌理教学》这一课要求学生在泥板上表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运用到陶艺作品的装饰中,为了解释“肌理”这一较抽象的概念,我们事先准备好两个纸箱子,里面分别放进各种表面不同的材料(草绳、瓦楞纸、砂纸、木料、毛线、树叶、各种笔盖(有图案、线条)、碎布条等),然后告诉学生箱子里的“宝贝”只有通过触摸方能知晓,并请男生和女生分别触摸一个箱子里的材料,看看谁的感觉灵敏。学生一下子进入竞争状态,争先恐后地跃跃欲试,要为自己的团队争光。通过游戏,学生基本上能回答正确,教师适时引出疑问:“为什么没看到却能知道呢?”
“靠触觉也能体会出来的啊。”“因为每样东西表面不同啊。”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因势利导地总结:“这就是肌理——材料表面纹理给人的感觉。能不能把各种不同的感觉表现在泥片上呢?”进而让学生把肌理的不同感觉表现在各自的陶艺作品上。通过这一游戏环节,能让接下来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往往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孩子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各具特点,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孩子们的潜能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美术教学是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最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最能让学生们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做。
总之,要上好一节美术课,并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让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我想这既得尊重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又得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给今后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契机,真正做到“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