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把“善”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中华名族和中国人民一直以勤劳和善良著称于世,如何理解善的基本内涵,怎样做到与人为善,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会做人;会做事;讲诚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需要努力奋斗的目标。
关键字:善良;绽放
一、善的基本内涵
善,上下两羊头、中间一长丰、下面一张口。根本意为:苍穹以其为首,天、地、人共同遵守,万事万物常念不息,威武又温柔的宇宙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需要温柔、渴望善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认为,人应该富有同情心,要乐于助人。明代东林党领袖高攀龙在家书中说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晚清名臣曾国藩平时生活节俭,每有余钱便寄回家里接济乡邻。这些古今名人的列子说明善良能成就人生,能提高品德,能名扬千古。
善推本溯源,它来自于儒家的仁爱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 “仁”。孔子更是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和道德境界。毕宝魁说,人的道德素质首先在家庭中形成。是塑造人格的重要载体。我们今天提倡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是这种仁爱美德的传承。
二、善的外延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族,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学会了与人为善,学会了正确处事,诚信待人。
善包含真、善、美、好是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的正价值和善意识,是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我们在生活中就是要做到惩恶扬善,把人性中的真、善、美、好展示出来。
三、人性本善
【1】“人应该把善心通过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由推己及人到推己及物, 把人伦道德推衍到生态环境中,进而提出‘取物以时’和‘取物以节’的主张,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宇宙万物中,一切都是平等的 ,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界的一切,让整个社会和谐。著名的儒学大师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关键在于后天生活的环境和培养的方式,我们只要能够挖掘出人的本性,整个社会就会充满正能量。【2】可见孟子的性善论是其思想的出发点。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性善论的代表, 对性善论的阐述也是最为详细的. 孔子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家,他提出的仁的思想光耀千古,首创儒家学说,【3】孔子也是第一次对“仁”进行了完整界说,“孔子的‘仁’含义相当丰富,它兼涵孝、忠、礼、智、勇、恭、宽、信、敏、惠诸德,其基本含义是爱人,其他诸德只是“仁”这一最高道德的要素。”可见,中国人对人性、对人本性善良有着很好地诠释。
四、如何做到善
(一)会欣赏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扶养照顾长大的。于是,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手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程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写篇文章打发心中的寂寥的,没想到得到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名家的话一下子点燃了青年人心中的火焰,使他找回自信,寻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于是他一发不可收拾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家、思想家。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我们熟知的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二)会仁慈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势焰熏天的大臣赵简子,他喜欢在过年时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放生。大年初一这天,老百姓们都来向赵简子进献斑鸠,赵简子非常高兴,对他们一个个都发给很优厚的赏赐。赵简子的门客在一旁站了很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嘛!”门客接着说:“您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这是难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过没有:如果全国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鸠去放生,从而对斑鸠争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鸠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现在,您奖励老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对斑鸠的仁慈确实还不能抵偿您对它们人为地造成的灾祸... 学会尊重生命,对别人的仁慈,也是对自己的仁慈,我们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学会尊重自然界的一切。
(三)、会处事
以前有一个人贩子,拐卖了一个小男孩,但这个被拐骗的小男孩却和其他被拐骗的孩子不一样,他没有不停地哭闹,他乖乖的站在人贩子面前,并伸出右手,手心里有一颗糖,他问人贩子:“叔叔,你要吃糖吗?你可以带回去给你的孩子吃哦!”人贩子看着男孩一脸纯真的笑容,他的心突然犹如针刺一般疼痛,他在心里想“自己家里也有这样一个女孩,和一些孩子一般大的年纪,如果我的孩子不见了,我会怎么样?满世界的乱找,疯了似的询问路人……”想到这里,他不敢再想下去,他没法想象没有孩子之后的场景。于是,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要把这些孩子送回家。不久,他便去警局自首,因为他的自首,其他的人贩子也相继落网。故事中的这个人贩子正是因为心里还装着一丝善念,那些孩子才能重返自己温暖的家,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而这个小男孩无形中做出的那个善举,不仅救了自己,也救了很多和他一样的孩子。这种善不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缺失的吗?
(四)、讲诚信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故事流传久远,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善是平常的。它是路人向流浪者送上一份爱心时两人深情的凝眸。那短短的几秒,一切既平凡而又意义深刻的注视让人久久回味。
善是温馨的。它是旁人在危急关头给予你无私的帮助,足以安抚你急躁,无措的内心。虽是微小的一瞬,但却让你难以忘怀。
善是贴心的。它是朋友、同学、家人在你伤心难过时递上的一杯茶,一张纸!尽管理所当然,但却让你铭刻于心。
善是如此平凡而又温馨,请不要忽略了你身边的善意,不要让善念的种子在没有沐浴阳光之前就消失不见。拥有善念的同学情保持你的善念,暂时丢掉善念的同学请拾起你的善念,让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散发出山的馨香,让我们携手走近充满善念的世界。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学才,张焱兵《浅谈孟子人与自然和谐思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8月第7卷第8期
【2】李伟言,柳海民《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德育价值取向的预制及其批判》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145
【3】陈瑛,许启贤 主编 中国伦理大辞典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 第117-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