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育要关注儿童学习品质,强调教育要关注如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强调要从关注“学什么”迈向“怎么学”,更多地提供幼儿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
幼儿园的教室窗台长度480厘米,宽度50厘米,宽敞且大部分班级窗台向阳,适合创设种植角,同时窗台高度为60厘米,便于幼儿观察、照顾植物。但我们发现小班组窗台种植活动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存在教师占主导或教师说、孩子被动做的形式,种植活动中幼儿缺乏充分的感知、体验、操作的机会。
2.种植内容太多太泛,不便于小班幼儿观察,种植内容提供的针对性欠缺。
3.观察和种植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趣味性,未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
4.教师组织的儿童种植、观察等活动,有大目标、大方向,但日常目标制定缺乏阶段性、针对性,较盲目。当幼儿对种植活动失去兴趣时,教师欠缺指导和调动儿童主动学习的指导经验。
通过观察与分析,我们归纳认为有以下根本性原因:
1.没有将种植活动与幼儿的发展联系起来。
2.没有形成种植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观,资源观、课程观。
3.教师缺乏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主动、持续学习的有效支持性策略的研究。
因此,我们将通过此次研究解决以下问题:
1、帮助教师在研究中树立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的教育观。
2、帮助教师形成窗台种植活动是促进儿童主动学习的课程观。
3.探索形成有利于幼儿在窗台种植活动中主动学习的支持性策略。
二、研究目标:
1.探索发现小班儿童在种植活动中主动学习的特点和方式。
2.探索形成窗台种植活动中促进小班儿童主动学习的支持性策略。
三、研究过程与措施
(一)变革选择种植内容的主体,从教师选种为主到以儿童选种为主。
开学时,空空的窗台植物角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在窗台的植物角到底种什么呢?我们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孩子们畅所欲言。可是,想种的植物太多,怎么办?在一番热闹的各抒己见后,小朋友们决定用送小花的投票方法来决定种什么!
在选择种植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将问题抛给幼儿。给予机会让幼儿自选主题、大胆表达,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到选择种植内容的活动中。
(二)变革种植环境由绿化到美化,通过幼儿亲身参与布置,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种植角,是班级的生态角,是幼儿观赏植物、照顾植物的重要自然角。小班的幼儿坚持性较弱,持续关注一种事物存在较大的难度。根据小班幼儿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年龄特点,为持续激发幼儿主动关注辣椒,我们在窗台种植角的创设中新增添了美化大环境的装饰花条以及幼儿自带的各种“盆栽小物件。新增添的装饰花条和盆栽小物件,一下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在晨间游戏、餐后时间总能看见孩子们在窗台的种植角“围观”,孩子们关注的焦点又回到了辣椒的身边。
(三)变革教师观察的视角,聚焦幼儿发展需求,支持幼儿主动探索学习。
学习是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因此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幼儿学习的起点。教师需要善于捕捉来自于儿童种植活动中的系列问题,并以问题为起始,跟进有效的组织能让种植过程变得丰富而有意义,更能调动儿童主动观察、积极参与管理、丰富感知、收获体验。
1.捕捉来自儿童“傻傻分不清”的问题。
案例:拔杂草的故事
在一次餐后活动时间,突然从种植角传来一个声音。“泡泡,这个是不能拔的!”老师闻声过去,看见泡泡把花盆里多肉的叶子扯下了一大半。我问她:“泡泡,发生了什么事情?”她说:“我在帮助小朋友拔杂草”。
在开展种植角活动的过程中,面对出现的问题,我抓住教育契机,采取了跟进策略:
策略(1):通过集教活动,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出示小朋友带来的多肉,以提问的方式导入,以“你发现杂草和多肉有什么不一样?”为切入点,孩子们自由言论。晓蓓说“多肉要胖一点,杂草要瘦一点。”兮兮说:“它们颜色不一样,多肉颜色要深一点”……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每一种语言都传递着孩子的内心世界,在表达中感受到孩子们各有各的辨析方法。
策略(2):开展拔杂草比赛。
让孩子们又快又准的将盆栽里的杂草拔掉,每一位孩子都积极参与,各显身手。在对比之下,孩子们通过观察、触摸、思考分辨,更明确杂草的模样,区分杂草和其它装饰的不一样。
生活皆教育,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在亲身体验、大胆实践中建构并积累经验,发展能力,自信成长。
2.捕捉来自儿童“自发探究欲望 ”倾向
案例:长长的豇豆
小四班在和孩子商量后种植了豇豆,一天晨间游戏时,李秉熹围着自己的豇豆看了又看对我说:“江妈妈,我的豇豆长的真长啊。”听着孩子的话,我顺势问道:“是长长了,你知道有多长吗?”他用手比划道:“有这么长。”我问:“这么长是多长呢?”他摇摇头说:“不知道”。
小班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缺乏与长度有关的经验,如何让小班幼儿认识长短?有相关的比较经验呢?我们生成了“量量我的豇豆”活动来丰富小班幼儿在种植活动下的关于比长短的相关经验,激发幼儿更深度的探索和学习。
策略(1):问题导入式。
活动中,老师抛出问题:“如何知道你的豇豆有多长呢?”引导幼儿积极讨论。
策略(2):调动有经验的幼儿的分享经验。
物体的长短比较是需要借助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的。“你想用什么东西和豇豆比一比?”有幼儿说:“可以用尺子。”孩子的测量经验被逐渐调动了。
策略(3):巧用猜想,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除了尺子还可以用什么呢?”“可以用木板(积木)”“可以用筷子”“可以用绳子”“可以用手比”……猜想后,孩子们自选材料进行了豇豆测量的探索活动。
问题的发生也是促进孩子主动学习的契机。在种植活动过程中,我们重过程轻结果,以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鼓励支持幼儿大胆的寻找正确照顾植物的方法,从而丰富幼儿的种植经验。
(四)变革日常的种植学习方式,尊重幼儿学习特点,从单一集体式到趣味灵活式。
回顾以往创设的种植角,课程的开展也往往是单一的集体教学式,缺少幼儿操作和体验的机会。基于小班幼儿开展植物角活动的现状,本学期,我们变革日常的种植学习方式,在植物角创设增添了多种便于幼儿操作学习的工具及互动形式。
1.投放量杯和量尺,让幼儿亲身体验。
量杯和量尺,是小班幼儿初次亲身体验的学习工具。面对新的工具,孩子们非常有兴趣。颜色鲜明的彩色小量尺,有别于普通的数字量尺,彩色量尺以颜色的不同判别物体的不同高度,小朋友还将彩色的量尺取名为“彩虹楼梯”。量杯,是带有蓝色标记线和红色标记线的浇水工具,它能给予小班幼儿更直观的指示,晴天就接水到红色处;阴天就接水到蓝色处;通过用量杯自主接水给自己的植物浇水。量杯和量尺的投放,满足了幼儿想操作的心理需求。
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趣味的量一量、浇一浇、翻一翻的操作体验中探究植物生长的变化。新形式带给幼儿新体验,种植学习方式的改革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五)变革种植活动开展的主体由教师唯一性,到家长有效合作参与。
种植活动后期,我们在班级种植角投放了植物观察记录本。如何来记录观察和照顾的过程,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有难度和挑战的。所以,在幼儿记录的过程中 ,家长的适时参与和帮助,不仅降低了种植记录的难度,也提高了幼儿主动学习记录的兴趣。记录,让幼儿照顾植物有动力;爸爸妈妈的参与,让学习记录的过程更温馨和欢乐,也极大程度提升了幼儿与家长的互动。
四、研究成果。
1.兴趣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动机。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动机。教师要尊重幼儿,科学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2.教师有效的支持是推动幼儿学习发展的保障。
教师是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支持者,教师的支持与引导源于对幼儿的观察和分析,教师在日常的活动过程中需要持续观察幼儿的兴趣与问题,生成幼儿感兴趣、可探究、可发现的活动,才能支持幼儿深入、主动的探索和学习。
3.小班儿童种植活动中参与学习是促进他主动学习的方式。
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认识和学习很大程度要依赖行动,且幼儿还具有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学习特点。
综上所述,在小班幼儿的种植活动中,提供一个有利于幼儿学习照顾植物、观察植物的精神和物质环境是很有必要的。美化班级种植角,吸引幼儿主动关注植物角;利用多种学习探究工具,激发幼儿学习探究的兴趣;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家长的参与,大大提升了幼儿持续学习的主动性。在种植角的系列活动中,通过幼儿操作、体验、感知,不仅提高了小班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种植经验。为小班幼儿今后的种植学习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窗台种植活动或许只是幼儿园诸多活动中的其中一各内容,但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却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幼儿学习活动中去,为更多老师提供教育思路的支持。(郭惠蓉 江澜 唐李兵)
十七幼,班级窗台种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