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不同年龄幼儿的角色游戏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它对促进幼儿发展有不容忽视的价值。角色游戏是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自由地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他人的行为、动作、语言等,并从中增加生活的体验和创造性,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多方面发展的活动。中班幼儿更喜欢模仿、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发展,经过小班阶段的学习,也对角色游戏有了一定的体验和理解,但随着年龄特点的变化,对游戏的需求有不一样的目标和要求。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活动之前,应该有系统而全面的思考,并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和反思游戏带给幼儿的发展价值,从而更有目的地引导他们投入其中、发展其中。
一、环境材料的创设——牵引幼儿共同的参与
角色游戏最吸引幼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环境材料的布置。所以,引导幼儿共同创设有价值的环境和丰富的游戏材料,能更多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给予他们积极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引导幼儿创造环境同时利用环境,增强了环境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在创设餐厅环境时,我与孩子们共同讨论:“你觉得餐厅里都需要些什么呢?”“我觉得要有炒菜的锅和餐具。”“应该要有筷子、盘子和碗。”“还有好多好多好吃的”……问题的提出一下子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充分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认真思考、积极表达。之后,通过孩子们共同的努力收集很多相关材料。但环境和材料的创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动态的环境才更有互动性,更能顺应幼儿的动态发展,因此教师更应该认真观察和用心聆听。在邀请孩子们“试玩”时,他们发现没有食物的餐厅是不完整的,那怎么办?为了游戏的顺利进行,孩子们又开始“大开脑洞”。“我们有黏土可以制作饺子、汤圆。”“我们有很多小棍,可以做烧烤。”“可以用一些绳子来当面条。”……在一次关于玩报纸的活动中,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报纸可以通过撕、剪的方法变成长长的面条,于是一场“谁的面条更长”的游戏在班里盛行起来。孩子们积极地收集了很多的报纸,每天都制作出许多“面条”,虽然越到后来,挑战的难度越来越大,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地练习着。孩子们还商量决定,谁挑战成功,谁就是厨房里的大厨。
之后,随着孩子们兴趣的延续,我还引导孩子们尝试用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废旧材料来“剪面条”,不同的体验给与孩子不同的感受和动作协同性的发展,同时我也鼓励他们收集不同的材料投放到餐厅中,根据不同材料制作呈现出来的不同效果更是激发了“厨师”和“小客人”们的花式想象,时不时有孩子告诉我:“看!我做的五色面条。”“我今天吃想短的宽面。”“我想吃刀削面。”……
二、场地的选择——激发幼儿多方面的思考
万事开头难,游戏之初的“选址”就是一个很伤脑筋的事情。在初步设定的区域中,我们发现表演区的小舞台安排到哪里好像都不合适。刚开始,我和孩子们共同商量,小舞台应该是一块很大的区域,它不仅让小演员在其中自如地表演,取放道具和换服装都比较方便,还应该设置一些观众席,鼓励观众们来观看表演。于是,大家一致决定把场地设置在教室里相对宽敞一点的区域。可是没过多久,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不堪其扰。原来每当玩游戏时,“小演员”只要一放音乐,声音就会给周围的区域造成很大的干扰,娃娃家里“爸爸妈妈”说话的声音听不见了,厨房里“客人”点菜也是扯着嗓子说,图书馆里的“顾客”更是没办法安静看书,一时间教室里吼声越来越大。这时,孩子们都忍不住来找到我,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我们的表演区放在教室里怎么样?”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到“音乐声音太吵了!”“那放到哪里更好呢?”我追问到。孩子们思考片刻表示,不能在教室里,应该和其他的游戏区隔得远一点,过一会儿有几个孩子不约而同的说:“放在外面走廊吧!”于是,孩子们就动手了,他们将所有表演区的材料都转移到了外面。但是,已经在教室里设计好的地垫和材料筐就在直接摆在外面吗?走廊的场地显然是不合适。大家又发现可以挪一个小柜子放在教室门口,把东西分类放置在柜子里,等到准备游戏时再拿出来布置。问题看似解决了。
又经过了几次游戏之后我发现,“小演员”和“观众”时不时会出现矛盾和争执,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利用游戏小结的时间,请了几位表演区的孩子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说:“珠珠老是把我挤到垫子外面去。”有的说:“我当的是观众,有的朋友挡着我看不见了。”“我抬的小椅子摆不下。”……原来是因为过道的地方太狭窄、细长,不论是“小演员”和“观众”都觉得玩起来太挤了。看来,表演区在走廊上玩也行不通,这可怎么办?这次连孩子们好像也束手无策了。因此我抓住餐前欣赏建构区作品的机会,带领孩子们观察我们教室附近的环境,实地考察式的寻找最合适的场地。最终,大家重新在楼梯口的位置找到了更宽敞、合适的位置作为游戏场地。在这样的学习和追寻的过程中,家长妈妈们也被孩子们这种努力解决问题的态度所感染,主动加入更改场地的重建队伍中,与孩子们一起制作了漂亮的背景墙,既美化了游戏环境,也作为隔断方便了“小演员”在背景墙后面装扮。
由此可见,游戏环境的创设是可以千变万化的,只要教师适时的退位,细心的聆听和引导,相信它可以让孩子们的智慧闪光。
三、规则的建立——引导幼儿有序地游戏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需要遵守的规则有很多,怎样引导幼儿自发的遵守规则,得到主动发展呢?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将规则也化作看得见的墙面墙饰和看不见但可以听的音乐环境。
刚开始玩角色游戏免不了一片混乱,孩子们的规则意识不强,对游戏的理解也不够,每当老师宣布游戏开始就会有争抢角色和材料的现象,根本无法有序地开展。于是,我们经过与孩子们的讨论和协商,首先共同确定每个区域的游戏规则,并将梳理好的内容整理成图+文的形式张贴在相应的区域附近,这样就能时刻提醒幼儿应该遵守哪些规则,特别是进区人数。根据游戏的逐步开展我们不断观察发现,由于有的孩子在游戏中进进出出,后来的孩子搞不清到底有多少人已经进区了,各区域游戏还是会有人多出来的情况发生。针对情况,班级老师又积极想办法,为孩子们设置了进区卡的操作墙。每次进区玩的孩子都要将进区卡插在本区规则的旁边,以方便其他的孩子确认本区域人数,游戏结束之后又放回操作墙,这样游戏的情况也逐渐明朗了。可是究竟该怎么玩呢?是先插卡还是想商量?什么时候布置场地?……太多的问题,于是我们抛出这些问题引导幼儿反复梳理,共同制定出班级游戏流程,同样绘图之后张贴在墙上。
有部分的孩子很快就熟悉了,有的孩子也可以在不清楚时去看看,游戏逐步在走上正轨,但不久新的问题又来了。每次请孩子们认真协商之后再玩,但很他们总是简单一两句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玩起来了。因此,我先引导孩子理解“需要商量什么”“可以怎么说”,并且剪辑了两段轻音乐。每次游戏时鼓励幼儿认真协商,在听到“开始工作啦”的音乐之后才进入游戏区域。听到“下班啰”的音乐,孩子们便开始收拾材料了。由此可见,音乐也可以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它能够提醒和支持孩子们的游戏。通过游戏初期的反复思考和实践,幼儿在游戏中明确了自己所扮演角色职责,在游戏活动显得更游刃有余,并且会在遇到问题时学习先思考、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思维模式。
角色游戏是幼儿积累经验、学习交往合作的载体,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这样的游戏活动既是幼儿摸索实践的过程,也是我作为老师的摸索实践过程。游戏初期教师更应该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参与的游戏环境,注重他们游戏过程中自发性、多样性、互动性,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学习,从而建立规则、学习交往、形成积极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态度,进一步促进他们积极、主动、自主发展。
十七幼,江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