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十七幼儿园自从开展“幼儿生活自主管理课程”以来,“小红帽”是最具“十七幼特色”的活动。由于“幼儿自主管理课程”是本园开展的一个比较新颖的、有价值的课题,很多教育家、学者都或多或少有所提及。但是没有成体系,几乎没有幼儿园像成都市第十七幼儿园一样给予高度的重视,园级环境、班级环境的支持,以及行政甚至是后勤组的配合,但是它确实实是非常科学的。所以关于“幼儿自主管理课程”的具体课程设置,这是没有其他幼儿园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我们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暴露出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我们在每一次“小红帽”活动中都在发现问题,每一次活动后都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下一次活动中来尝试之前讨论出的解决方案。
每周的星期三和星期五上午,就是我们大四班的小朋友们参加“小红帽”的活动时间。早上吃过早饭,小朋友们就穿上劳动服,戴上小红帽,以班级为单位来到操场上,开始参与打扫幼儿园公共卫生的活动。
这些看似对我们成人来说的简单劳动,对孩子来讲就是挑战。我们放手让孩子们在参与自我服务和园级服务中,学会有责任感,有任务意识。
对于孩子有哪些挑战?
1.孩子要学会倾听,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2.要学会看流程图,阅读和理解工作流程;
3.幼儿要认识和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不同的劳动工具;
4.孩子们在活动中既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如何合作,如何解决合作中的矛盾和冲突,都为孩子们学习合作与解决冲突提供了机会;
5.为了完成任务,孩子们要学会坚持,学会专注,学会勇敢面对问题和挑战,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学习品质。
说起“小红帽”活动,我们班的小朋友总是干劲十足。每一次“小红帽”活动总能看到热情澎湃的孩子们在清理水槽、捡树叶、拔杂草、捡石子、擦滚筒、擦浮灰、整理器械……从中班到大班,他们一直偏爱这份特别的劳动“事业”。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专注、责任感、同伴之间的合作与协商等社会性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是非常可喜的,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如,有的小朋友说:“我分不清杂草和菜苗”;有的小朋友看到小石子儿撒了一地,感叹道:“好难捡呀”;有的小朋友发现打湿的沙子粘在地上很难扫;还有两个小朋友是打扫体操垫的,他们说体操垫真的太多了,我们都忙不过来了……从中班到大班,是“小红帽”活动很重要的一个过度阶段。虽然同样是小红帽活动,但活动的内容却是相差甚远。孩子们从服务的小区域要变成服务的大区域,从单一工具的选择到多样化工具的选择,从自顾自的活动到分工合作……面对偌大的区域,孩子们茫然失措,一会儿在这里擦一擦,一会儿又到那儿 “晃一晃”,现场就只剩下来回奔跑的身影;面对琳琅满目的工具,孩子们更不知如何选择,更多时候选择工具的原因是来自自己的喜好;面对细致的分工,孩子们现有的经验又太少。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在“小红帽”活动中从无序到有序;从不清楚自己做什么到明确自己的“工作”;从零经验到经验丰富。对于孩子而言,“小红帽”活动就是一场烧脑的探索之旅。对老师而言,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去地学习,主动地去探索则更为重要。
还记得孩子们进入大班的第一次“小红帽”活动时,面对陌生的“工作”区域,孩子们活动前信心十足有着大干一场的架势。在我的要求提完后,孩子们马上穿好“小红帽”服装就进入了正题,拿工具、选区域、洗的洗、擦的擦,忙得不亦乐乎。但好景不长,很快就被一阵哭声打破了这“和谐”的气氛。我询问其原因时,三五个孩子告诉我:“这个位置原本是他们在擦拭,但是又有其他的小朋友跑过来影响他们。”在得到证实后,我知道了事发的真正原因:确实是有好几个小朋友在争着打扫同一个地方。在我的一番“调解” 后,孩子们很快又回到了刚才的那一片“和谐”之中。在音乐声中,孩子们的首次“完整版”小红帽活动结束了,匆忙收放工具的小身影在区域里跑来跑去,在我漫长的等待下终于算是真正结束了。我带着孩子们从5号区开始巡视检查各区域,孩子们一边检查一遍各自分享着。“5号区打扫得不干净,沙池里树叶好多。”“6号区的滑梯很干净,但是石子路的 树叶有点儿多。”“7号区种植的蔬菜地里还有许多杂草没有拔干净。”“8号区的花台好脏呀,肯定没有小朋友去打扫。”……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我也若有所思。回到教室我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劳动感受,孩子们畅所欲言地说了很多很多。昱儿说:“我们8号区所有的小朋友都去擦大滑滑梯去了,没有人愿意去擦花台,所以花台很脏很脏。”嘟嘟说:“今天7号区的几个小朋友一直都在给小苗苗浇水,没有人拔杂草。”珠珠说:“我们5号区的人太少了只有三个小朋友,树叶太多了我们捡不完。”……孩子们的分享比我观察到的还要细致很多。简而言之,第一次的完整版体验问题很多:孩子们用自选的方式选择劳动区域,直接导致区域人员分配不科学不合理,有的区域人很多,有的区域人又特别少。各区域也没有具体的分工及合作,有的小朋友集中在一块儿擦试滑梯,导致区域里的某些小地方没人打扫。
面对这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孩子们信心十足。的确,孩子们非常乐意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他们最喜欢的。所以我把孩子们自己发现的问题又原原本本的抛给了孩子们。每次劳动完之后,我们都会进行交流,交流自己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讨论解决的方案。就是在这样的一次一次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小朋友们做得越来越好。
有关区域人员分配不合理的问题,童童说:“我们可以分组,第一组的小朋友选择5号区、第二组的小朋友选择6号区……” 云兮说:“我们有六个组,但只有4个区域,怎么分呢?”没错,六个组的小朋友需要服务4个区域 。那怎样分配人员才算合理呢?小白说:“可以像我们玩区域游戏一样,我们可以把每个区的人数规定了。”小白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认同。王仲朴说:“对!这样就不会出现人特别少的情况了。”那么问题又来了,怎么样来规定人数,按照什么标准来固定人数呢?孩子们又陷入了新问题的思考当中,这的确是现在的当务之急。品屹说:“可以根据区域的大小来分,区域比较大的可以多几个小朋友工作,小区域人就可以少一点。”小白接着说:“那8号区就可以多去几个小朋友,因为8号区最大。”品屹的建议像是一个开关,打开了孩子们的遇到瓶颈的思维。最后, 在孩子们自选、老师的协调下终于确定了区域的人员:5号区8个人、6 号区8个人、7 号区9个人、8 号区12个人,根据区域的大小来确定人数。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后,大家决定用签名的方式来记录,人员分配的问题总算得到了满意的解决。
第二次的小红帽活动孩子们如约而至,人员分配已经不再是问题,但新问题似乎又出现了……每个区域的孩子在努力“工作”时的坚持性还不够,一会儿擦擦这儿,一会儿又晃到那儿去捡一捡树叶。坚持性,是很重要的学习品质之一,这或许正是孩子们所缺乏的,也是孩子们需要挑战的。于是,我用拍摄短视频的方式记录了经典的“个例”。其实说个例都还不够准确,因为是大部分的孩子存在的问题。在活动结束后,我依然带着孩子们从5号区开始巡视检查。检查的结果当然是意料之中,只有6号区独树一帜获得了所有小朋友的好评。回到教室,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分析和讨论。有的孩子说:“沙池里的树叶太多了”;有的孩子说:“肯定是因为小朋友没认真,一会儿在这儿打扫一会儿又在那儿打扫。” …… 孩子们分析得有理有据。最后,6号区的孩子们分享了他们的“工作经验”。睿睿说:“我们是先选择的一个地方,然后我们就开始工作。”天天说:“我们是认认真真的在工作,没有换来换去。”陶宝说:“我们都很团结 ,没有去玩。”6号区的孩子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那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有孩子提议说:“可以制定一个小红帽活动的规则。”也有孩子提议说:“也可以像玩游戏一样分工合作。”于是,孩子们一起集思广益制定规则、制作协商计划,小红帽的活动规则、和协商讨论如何分工的计划就这样诞生了。
“劳动日记”就是“小红帽”活动中的延伸产物。翻开孩子们的劳动日记,就能看到他们记录的,关于自己每天小红帽服务活动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最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记录。记录中有关于如何解决劳动中遇到的困难的内容,例如:轮胎很重,滚着走更省力。又例如:最初在打扫滑梯区域的时候,一个小组的五六个小朋友先一起捡落叶,再擦滑梯,然后再挤到一个垃圾桶旁边倒垃圾。后来,小朋友们发现分工合作效率更高,就分工由一人负责倒垃圾,两人负责捡落叶,其余的负责擦滑梯,这样也不会出现争抢劳动工具的现象了。再例如:擦大滚筒要一个人扶着一个人擦,不然的话大滚筒就会乱滚。清理水槽的时候,拿水桶在水槽的出口接着沙子非常方便。以及打扫完毕后一定要将劳动工具放回原处等等。小朋友们一起讨论,解决了包括人员分配不合理、劳动工具使用不当以及各小组内部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所以,我们的每一次讨论都是有价值的,孩子们的收获不仅仅是解决了活动中问题,而是学会了如何动脑去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教师还会带领幼儿检查自己班级所负责的每一个区域,让各个小组的幼儿互相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时进行表扬,并分享自己的有益经验。
当然,我们的评价方式也不是单一的。另外,在大厅柱子上还有“小红帽点赞台”,这是“小红帽”活动的评价方式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各班都有自己的“小红帽”小组,各组负责打扫各自区域,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一起来评价,不同图形对应几个不同程度的等级如五角星代表非常棒,笑脸代表满意,小旗代表还要努力等。
通过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了孩子们劳动的积极性,让我们的幼儿自主管理课程能开展的更深入,更好。
“小红帽”活动的故事仍在继续,每一个很平常的活动都可以作为孩子们学习的切入点。从孩子们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从容不迫,这只是孩子们在小红帽活动成长小故事中的冰山一角。例:如何让孩子们在“小红帽”活动中从服装的穿戴到结束分享做记录更自主,孩子们自制了一份小红帽活动的流程图;当孩子们发现有些工具不适宜时产生的疑问与好奇,孩子们自发和的爸爸妈妈去收集资料,和老师一起了解常用工具的用途与作用,知道了毛巾适合擦表面光滑的滑梯、花台、小车等,而刷子则适合清理凹凸不平的表面,水槽等。孩子们在不断地发现问题,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就是放手。给足孩子们时间、 空间,科学的引导孩子。孩子红帽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它更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活动。孩子们从中收获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梳理的学习习惯;从中收获爱探索、能坚持、积极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一定可以让孩子未来的路走的更坚实。
十七幼,唐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