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2017年9月,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旨在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跨学科实践、探究、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些教育方针政策都是在为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打下坚定的基础。
然而长期居住在城市里的中小学生们,对自然界外在的变化通常缺少较为有趣的感受,缺失了较多与大自然亲近的体验;在认识生活常识以及自然社会等方面,都市小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开设“馨菜园”活动课程
为了探析亲近自然、关注过程、体验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结合本校在进行科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过程中,以菜园种植为例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学课程相结合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策略。
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地处城乡结合的区域位置,依托本身的地理位置,为了给全校学生开展亲近自然、体验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构建开发了“馨菜园”课程。“馨菜园”种植基地,共310平米,分配到各个班级,从自主耕地、选种、播种到养护、收获、售卖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科学的本体出发,带着人文的收获回家。
二、“馨菜园”课程下的跨学科课程的融合
(一)走进生活:在科学探究中同进步促成长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馨菜园”课程自开展以来,学生们在课间征得老师同意、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尝试自行组织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的走进自然的种植科普活动。在种植综合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将遇到的问题科学的记录下来,尝试从科学的角度寻找解决的办法。校园内可见的,学生课间探讨的内容明显改变,大部分学生从谈论明星、游戏转变为“馨菜园”的菜该种植什么?怎么种植?亦有部分同学积极与教师交流、探讨。部分学生以前不怎么与人交流,教师主动与其交流也有明显的回避态度,“馨菜园”课程实施后,部分此类学生态度明显转变,积极主动与学生、教师展开交流。
(二)关注过程: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发展
“馨菜园”课程体现了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动手,得到了我劳动、我收获、我快乐的积极体验。学生在“馨菜园”的展示平台上,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要种植的植物,种植内容多种多样。有喜爱花朵的学生种植了玫瑰、茉莉、康乃馨、菊花等;也有辣椒、生菜、韭菜、大葱、胡萝卜、花生等食物。附小学子在和谐、愉快的合作中,播下的不仅是蔬菜的种子,更是科学的种子、劳动的种子、生命的种子、责任的种子和财商的种子。体验着身心的满足。“馨菜园”课程成了学生积极劳动、增强合作交流的重要阵地,也成了学生体现个性的场所。
(三)体验探究:在科学创造中渗透人文精神
“馨菜园”课程的实施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尤其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之实践、探究以及创造能力。在开设的课程中,主要包含课堂教学、种植实践以及综合拓展三大板块。将课堂中的书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在种植实践中体会书本知识,甚至延伸至书本之外的情感、态度、责任,最后再亲历体验过程中,发挥潜能,创造出许多的作品也学习方式,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馨菜园”课程综合拓展活动中,形成有挑战高度的问题和任务,在挑战中同时涵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结语
基于此,以“馨菜园”活动课程为例,课程活动形式新颖,把活动的空间扩展至“馨菜园”。通过“馨菜园”课程,学生们在种植蔬菜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温度,老师们也能在此全面的、完整的观察学生、教育学生。真正做到密切关注学生与自然、社会及生活几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走进自然环境中,去观察、实践,更加关注过程、体验探究,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更是增添一份助力。
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李琴,馨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