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中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基于农村高中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文学功底和文化积淀相对薄弱的学情,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为单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偏重于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等现状,找到适应高考、适合校情学情的文化自信的培育方法是广大农村高中语文老师的迫切任务。培育高中学生的文化自信,要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文化为动力,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支撑,在中西方文学比较中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增强高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内在认同,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实现培育文化自信的课程目标。
一、挖掘教材资源,厚植文化自信之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追本溯源,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哲理,是作者爱国理念和伟大抱负的直实写照。在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教师需要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利用它;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讲述,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素养与要求,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理解与深刻的认知,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拥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从而自觉地在生活和学习中去传承它、弘扬它。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是发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归纳梳理教材文化内涵与价值观
当代学者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观提炼出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的观点,这对我们深入探究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通过梳理教材中古诗文篇章,归纳概括出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如《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赤胆忠心的家国情怀,如《苏武传》《离骚》《廉颇蔺相如列传》;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赤壁赋》《兰亭集序》《逍遥游》;舍身为国的担当精神,如《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皓首穷经的治学精神,如《张衡传》《师说》《游褒禅山记》;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如《短歌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恬然旷达的处世哲学,如《定风波》《赤壁赋》《归去来兮辞》;壮志不坠的执着精神,如《滕王阁序》《离骚》。也有尊师重教精神、忠孝精神、宽宥包容精神、追求平等和冲破传统思想束缚等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并对教材篇章分门别类,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
从语文学科教学规律角度看,“审美与鉴赏”恰恰是培育文化自信迈出的第一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让他们秉承着欣赏的态度去看待传统文化,发现传统文化之美,感受它的魅力与价值,由此实现审美与鉴赏能力的提升。同时,我们要适时引导学生发掘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并借此内化为审美与鉴赏认知结构,提炼成习得性成果。如以柳永的《望海潮》为例,这是一首文辞优美、极富想象力的抒情词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词作蕴含的多重“美”:繁华富足之美、壮丽景色之美、生活情趣之美和政治清明之美。又如屈原的《离骚》,既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样忧国忧民的慨叹,也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烂漫想象。苏轼的《赤壁赋》《定风波》,既有对人生际遇不甘与无奈,更多的是面对人世风雨泰然处之、超然豁达的态度。
(三)开展经典诵读与古诗文吟诵
国学经典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是表达我国古代人民思想感情和丰富内涵的文化载体。师生声情并茂的诵读也是教习古诗文的必经津梁,审美与鉴赏古诗文固然需要沉思冥想,但要得其精髓,非诵读不可,这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教学策略。让学生用悲愤苦闷的感情读出《离骚》《登高》中面对人生际遇的慷慨悲歌,用恳切诚挚的感情读出《陈情表》李密的辛酸与悲苦无助,用波澜起伏、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兰亭集序》的悠远与哲思,用时而感伤失落、时而乐观旷达的感情读出《滕王阁序》和《赤壁赋》对人生的旷远思辨,学生体验式朗诵和体悟式默读,达成生本相融共振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可以援用古诗文吟诵,平长仄短传古韵,诗词吟诵送新风。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熟悉诗词歌赋、亲近国粹文化,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领悟能力;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增强文化自信。
二、传承革命文化,培植文化自信之干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也容易受外界思潮的影响,心理也容易出现情绪化的特点,对正确价值观、社会及其文化内涵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农村高中的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文学功底和文化积淀相对薄弱,对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的知识储备甚少。因此,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力渗透践行革命文化教育,应及时弥补文化教育的短板与缺失势在必行,大力渗透践行革命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教育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其中含有的大量红色故事、红色经典,体现出了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将“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理念运用到课堂中,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是培育农村高中生文化自信的途径。同时,对农村高中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承担历史使命和责任。
(一)优化革命文化篇章教学,深挖精神内涵
当前农村高中生对于这类诗歌作品理解不够深入,对其中的革命精神内涵理解较为浅显,因此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学生对革命诗词作品中的革命精神有正确深入的理解,使其再思想及心理产生共鸣。例如,《沁园春·长沙》能引发学生对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可引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顿悟。《别了,不列颠尼亚》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演讲》《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能引发同学们对“三观”的再审视,自强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囚禄记》引发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怀,《纪念刘和珍君》引发同学们红色革命道路的自信及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等等。
(二)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活动,增强育人效果
举办革命文化主题活动,进行课堂教学延伸。在有关革命文化的教学结束后,可以举办红色经典诵读大赛、“我心目中的英雄”演讲比赛、“我的家国情怀”演讲比赛等活动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延伸,既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情感得到升华;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挖掘教材中革命文化及革命精神,将革命文化融入校园建设,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不回避热点,大多要求考生体会认识家国情怀,感受民族精神,思考全球化大背景大格局及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凸显年轻人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或要求考生在解读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时代发展的蓬勃气象,加深学生对党和国家宏伟事业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认可度,并为之而自豪,抒写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怀。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厚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积累积淀了写作素材,让学生考场作文时方能游刃有余。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几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高超智慧和治国理念,是培育高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好背景下,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妙融入高中语文课堂中,让学生体认修养诚信品德、守护平等公正、厚植无私奉献精神,让农村高中生在课文及其延伸阅读中去领悟其理念的先进性和独特魅力,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振内心强大的文化自信。
四、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信底气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如一条长河,从最初的源头《诗经》开始汇纳支流,最终汇成博大精深、汪洋浩瀚的文化长河,至始至终没有中断过,这是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印加文明、古希腊文明等无以媲美的。
我们通过阅读实践和课堂教学实践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出了一些中西方文化在情感表现上、人文精神上和艺术美感上存在差异的差异。中国古典文学充满着思乡亲情、隐逸恬淡、咏史伤今、壮怀激烈等中国特有的人文传统,总的来说这归根于农耕文明的人文精神;西方文学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崇尚锲约精神,看重个人民主,源于西方只讲利润的商业文明背景下的文学观念。中国文学崇尚天人合一理念、以人为本,西方文学善于塑造典型形象。如以《红楼梦》与《百年孤独》、《飘》与《红楼梦》、《窦娥冤》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等例,可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形成合理的价值取向,涵养正确价值观,提振文化自信。
结束语: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培育高中学生的文化自信,要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文化为动力,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支撑,在中西方文学比较中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增强高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内在认同,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涵养正确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李广龙著. 当代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徐艳丽.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探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4):58-59.
[3] 王学文.文化自信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功能的拓展路径研究[J].才智,2020(7):49.
泸县四中,石半丁,农村高中,语文,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