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中,需积极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巴蜀红色资源数量众多,如远至长征红色文化近至抗震救灾、齐心抗疫,以及川籍将帅故里等红色文化与革命遗址;如会理会议遗址、石棉县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甘孜州泸定桥革命文物纪念馆、朱德故里等,都凸显着红色文化精神;又如川籍将帅之朱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同志等,在中国红色文化历史中,他们以艰苦奋斗为风貌的奉献精神、以大局意识为基础的协作精神、以自力更生为内核的创业精神、以敢为人先为引擎的创新精神,给予了后代的巴蜀青年宝贵的精神滋养。
从英雄传说到语言文字、从家风民俗到节庆乡愁,无不使文化精神,耳濡目染、以文化人,四川红色历史文化也是这样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一代又一代巴蜀儿女,也是青年一代不断争取新胜利的精神支柱。
作为青年党员,深刻知晓我们大都成长在温室中,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是缺乏巴蜀红色前辈的红色精神。我们每一位青年党员更要“学文化,夯精神”,更要“学文化知识”“补精神之钙”,用于平时工作生活中。
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篇章,青年党员应主动从巴蜀文化精神汲取磅礴力量,将精神落地实践于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即使面对生活的苦难险阻,也应不屈不挠,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积极心态。当下与未来,仍需不断依托党史,为自身“充电”“蓄能”“吸氧”,不断引入“源头活水”新思想,拓宽自己的工作理念视野,为新时代社会做出行动,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成都理工大学附小,巴蜀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