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来源
冬去春来,柚子园里一天下午的户外时间,雨过天晴,几个孩子围蹲在柚子园里的花坛里、大树下,热烈地讨论着什么,还引来了周围的孩子围观,我好奇地走过去,原来他们发现了几只小蜗牛,看到我,他们兴奋地说:“老师,这里有好多蜗牛。”“它爬的好慢啊!”“我一碰它的触角它就躲起来了。”“它背着那么重的壳太慢了,为什么不丢掉呢?”……
《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次不期而遇,孩子们对蜗牛产生了诸多的好奇和探索欲,因此,我们生成了本次主题活动——“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经过阶段性的探究活动,培育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与情绪情感。通过绘本共读、家园链接,了解蜗牛的基本构造、生活习性等;幼儿通过饲养、照顾蜗牛,生发爱护小动物,萌发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在了解蜗牛的基础上,幼儿大胆想象、创作蜗牛,以戏剧表演的方式表现蜗牛,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
二、主题网络图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邂逅蜗牛
1. 遇见蜗牛,生发主题
四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雨后晴空的柚子园里闪现中四班小朋友的身影,几只“雨后漫步”的蜗牛引来孩子们的注意,产生了一系列讨论,兴趣高涨:
“蜗牛怎么爬得那么慢?”
“蜗牛吃什么?”
“蜗牛为什么要背着壳走路呢?”
“怎么我一碰它的角角蜗牛就躲进壳里了?”
……
教师思考:雨后一场邂逅,孩子们对蜗牛产生了诸多好奇,疑问不尽,通过对他们的问题进行整理发现,孩子们对蜗牛的外形、生活习性、饮食偏好、构造等方面具有强烈的探究欲,基于此,教师针对幼儿关于蜗牛的已有经验和缺失经验进行了分析,生成了本次主题活动——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1. 亲子探究,遍寻蜗牛
“除了在柚子园里,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蜗牛呢?”
教师追随幼儿的疑问提问,引发了系列讨论:
“外面!”
“我们家养的就有。”
“我们家小区。”
“我们家车底。”
……
孩子们的讨论如火如荼,于是教师设计了一张《寻找蜗牛调查表》,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带着问题、行动参与,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寻找蜗牛,吸纳家长参与近期开展的蜗牛探秘活动。
通过对调查表结果进行梳理,孩子们发现,在大树下、池塘边、青苔上、雨后的树叶总能看到蜗牛的身影,那么蜗牛的家究竟在哪呢?它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
通过一些引导性提问,孩子们逐渐总结出蜗牛生活环境的一些特点,但言语的微薄并不能帮助孩子们充分地了解,因此,教师借助绘本《看!蜗牛》《蜗牛的日记》,带领孩子们情景式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进而了解到原来蜗牛喜欢生活在暖湿的环境。
教师思考:《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因此,教师提出亲子共同去大自然寻找蜗牛,通过调查记录,结合绘本初步揭晓蜗牛生活习性的奥秘。
1. 家园共育,了解蜗牛
孩子们在寻找蜗牛的的过程中,有些将蜗牛带到了幼儿园,表示想和大家交朋友,留在幼儿园里。
蜗牛毕竟是一条小生命,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教师试图通过代入性的提问、相关视频的观看,引发幼儿思考、观察、充分地了解蜗牛后,再慎重地考虑,做出决定是否要饲养蜗牛。
孩子们关于蜗牛的疑问层出不穷,教师也抱着求疑的心,和孩子共同开展了蜗牛探秘系列活动,逐一揭开了蜗牛的神秘面纱:蜗牛出生就带着壳;蜗牛依靠腹足爬行;蜗牛在爬行的时候分泌黏液可以减少摩擦,提升速度;蜗牛的种类很多,有四万多种,个头有大有小;有些蜗牛可以食用(法式焗蜗牛),有些蜗牛分泌的黏液具有消炎消肿镇静的药用价值……
当然最让小朋友们好奇的当属“蜗牛吃什么”这一话题:
“蜗牛的嘴那么小,它咋个吃东西呢?”
“等它吃到肚子里,是不是又饿了?”
“蜗牛也像我一样吃蘑菇吗?”
“它吃糖吗?”
“蜗牛的牙齿在哪呢?”
基于此话题,教师设计了《蜗牛饮食调查表》,启发孩子先回家和爸爸妈妈共同查阅资料,并用绘画的方式来表征自己的调查结果,回到幼儿园,网络查阅资料,共读绘本《好饿的小蜗牛》,和孩子们逐一解密,原来蜗牛喜欢吃水果蔬菜等清爽的食物,不喜欢吃洋葱、蒜等有特殊气味的食物。
教师思考:《指南》中提出要“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针对孩子们想要把蜗牛带到幼儿园的强烈愿望,教师并没有一口应允,因为此时幼儿的经验尚不足以支撑饲养蜗牛这一细致的活动,通过引导式提问、设计相关活动,递进性促进幼儿蜗牛的认知经验增长,为饲养蜗牛做好扎实的知识储备。
第二阶段:饲养蜗牛
1. 话题讨论,蜗牛安居之处?
随着对蜗牛的探秘进展,孩子们对蜗牛了解的愈多,提出的疑问就愈多,正所谓“少则得,多则惑,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晨间入园,甚至有些连书包都不放,跑到教室里去看那几只夜晚“留宿”的蜗牛,看看今天的蜗牛和昨天的蜗牛相比有哪些变化,“蜗牛拉粑粑了!”“它怎么一天天的老是睡觉。”“蜗牛和朋友玩什么呢?”
终于,教师试探性地问道:“要不要我们试着养一些蜗牛?”孩子们满口答应,通过和家长沟通,征求孩子们的想法,发现他们更钟意白玉蜗牛,一是因为白玉蜗牛体积较大,便于观察;二来白玉蜗牛浑身如玉,孩子们更喜欢,最终由家委会统一采购,中四班从此多了生趣的蜗牛朋友。
周一的时候,孩子们兴冲冲地抱着蜗牛盒子、食物入园时,对于蜗牛“住哪里”引发了系列讨论: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孩子们一一陈述了赞同与反对意见,教师引导孩子再次回忆蜗牛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地方,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最终窗台以适宜蜗牛生活习性、匹配孩子身高的优势胜出。自此,蜗牛在中四班安了家,孩子们还给自己的蜗牛起了自己喜欢的昵称,兴趣高涨,家长们还会在班级群里“实时”交流童真与欣喜。
教师思考:《指南》中语言领域提到,要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关于蜗牛安居之处的讨论重在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引导每个幼儿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完整语句表述,输赢并不重要,重在幼儿在语言交流时,锻炼倾听理解他人、组织思维能力和交往能力。
1.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我怎么闻到蜗牛臭臭的?”
“我的蜗牛好像长虫子了!”
“我的蜗牛盒子里有很多粑粑。”
“我的蜗牛怎么老是睡觉,躲到壳里不出来?”
“我放的菜叶子好像烂掉了。”
窗台飘来了阵阵异味引来了孩子们的注意,又飞快地捂住了鼻子,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渐进式的提问,引导孩子代入自身,置身换情,体会到蜗牛和小朋友一样,都需要被好好照顾,那么如何清洗蜗牛呢?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几种想法:夹子、沐浴花洒、手洗、浴球、毛巾。
孩子们兴致勃勃开始了蜗牛“洗澡大作战”,有的孩子发现蜗牛很久没洗澡,分泌了太多黏液,徒手很难拿起来,就用夹子、筷子辅助;倒掉蜗牛的粑粑,清洗蜗牛及其“房子”,在这过程中孩子们涌现了一些灵动的童言童语:
“我看到蜗牛的肚子鼓起来了!”
“我感觉蜗牛在笑!”
“蜗牛的触角伸出来了!“
“我的蜗牛怎么冲水的时候躲进壳里了?”
“蜗牛的肚子摸起来像烂烂的泥坑。”
“我觉得给蜗牛洗了澡它就是彩虹色!”
“蜗牛的粑粑颜色怎么不一样呢?”
在清理蜗牛粑粑的时候,孩子们发现不同房子蜗牛的粑粑颜色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白色,有的是绿色,有的是红色,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的疑惑不解,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蜗牛无法消化色素,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会拉什么颜色的粑粑。这一结论引来了全班小朋友的“哇”时刻,孩子们决心来自己试一试,在自己的蜗牛房子里只投放一种颜色的食物,有的是胡萝卜,有的是橘子,有的是白菜。过了一夜,孩子们到幼儿园,再一次的“哇”时刻见证了孩子们对于蜗牛吃的食物、同种颜色粑粑的探究惊喜。
教师思考:《指南》中提到,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蜗牛的饲养过程中,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经验,通过精准式提问,筛选真问题,然后针对真问题和孩子共同探究,激发照顾小动物的情感、同时对蜗牛无法消化色素增长了认识,促进经验生长。
第三阶段:蜗牛的畅想
1. 我想蜗牛是彩色的!
了解到蜗牛无法消化色素这一神奇的特点后,孩子们又按捺不住了:
“怪不得它是灰土土的,原来它吃啥颜色吐啥颜色。”
“它太可怜了,所以它的壳都是丑丑的。”
“有没有很多种颜色的蜗牛呢?”
“我觉得有!”
“我也觉得有!”
听了孩子们的讨论后,教师引导小小设计师们用画笔设计出蜗牛的多彩缤纷,于是我们看到,孩子们下笔的兴奋,每个人都设计出独特的色彩花纹。
小小设计师的图纸设计好了!孩子们通过运用黏土,捏、团、压、搓等方式,一只只多彩蜗牛诞生了!
教师思考:《指南》中艺术领域建议: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幼儿大多喜色彩丰富、鲜艳的事物,教师提供适宜的材料、营造宽松的氛围,锻炼幼儿精细动作的同时,帮助其将彩色蜗牛的想法落地。
2. 六一畅想,看我的!
日子一天天逝去,转眼就要过六一儿童节,舞台剧的呈现该选什么主题呢?或许蜗牛就是最好的题材,结合孩子的兴趣、角色的考量,最终选定了《蜗牛买车记》这一剧本,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诠释蜗牛不顾蜗牛朋友们的冷眼与嘲笑,拒绝朋友的帮助,坚持自己去买车,虽慢慢悠悠却不放弃、最终抵达市场买到了车,载着朋友们快乐地兜风。
教师思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通过六一童话剧的排练与呈现,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饲养彩蛋”——蜗牛生宝宝啦!
和蜗牛相处的时光愉悦地流逝,临近学期末,一丝意外打断了平静:
“源源老师,蜗牛下蛋啦!”
“胡说,蜗牛怎么会下蛋!”
“不信你来看!”
当一个孩子大声“报喜讯”说她的蜗牛下蛋了时,教师一反应是胡言乱语,然而当走过去一看,惊呆了,蜗牛不仅下了蛋,还是一百多个!其他孩子立刻蜂拥围观,惊异和激动洋溢在童颜:
“哇塞!蜗牛怎么会下这么多蛋!”
“为什么我的蜗牛没下蛋呢!”
“谁是爸爸、谁是妈妈呀!”
“要多久小蜗牛才会出来呢?”
……
学期尾声,蜗牛却又给我们送来了新的惊喜,又会有什么新的故事在中四班发生呢?蜗牛诞生记?又或是蜗牛雌雄辩?期待新的学期蜗牛的探秘继续……
四、活动反思
(一)关注真问题,及时捕捉教育契机
在蜗牛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关于蜗牛的疑问和关注点有很多,偶发事件也存在,教师需要在诸多问题中甄别、筛选出富于教育内容的价值性问题,有意识地创设机会、空间与时间,支持幼儿持续性地探究,经验延续性生长与发展。
(二)绘本阅读,助推幼儿经验生长
蜗牛主题系列活动中,选取契合幼儿经验需求的绘本,综合图文两种表现形式,通过与兴趣、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故事情节,激发情感共鸣,幼儿在阅读中自然地增长知识,涵养性情。
(三)情感体验,促进幼儿深度探究
在了解、照料蜗牛的日常点滴中,因蜗牛喜食清淡,幼儿投喂生菜叶、水果丁等;因观察到蜗牛经久不沐、不常出壳,幼儿生发为其洗澡打扫环境的想法并付诸行动;因觉得蜗牛不能消化色素,幼儿为其设计一抹色彩,充分的情感体验推动着幼儿的主动学习与探究。
(四)家园联动,培育良好学习品质
天下无独燃之火,家长资源是一剂强有力的补充。家长的积极认同与参与,家园双向的有效链接,有助于推动幼儿的经验持续生长,学习兴趣、坚持与专注等学习品质良好发展。
成都市第十七幼儿园,黄春源,牵一只蜗牛去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