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郭妈妈,我喜欢你!“这是学生最真挚的情感
“一个好校长一所好学校。郭校长,我们相信你!”这是家长的信任。
“她不仅教我怎么工作,还教会我怎么做人。”这是一位年轻教师的感叹。
“走一所学校,亮一所学校”,这是同行对她的认可。
这些评价,是对郭先梅——这位教育“种花人”最高的赞赏。
郭先梅,武侯区甚至成都市小学的旗帜性校长,现任成都市玉林教育集团校长。一位被业界尊称为“大姐”的校长。一个聪慧,睿智,厚重,心地善良的女人。
郭先梅喜欢养花,“这花喜阴还是喜阳,喜干还是喜湿?只有真正了解了植物的生活习性,顺势而为,才能生长、开花。”
工作亦如此。每天漫步在被爬山虎包围的绿色校园中,郭先梅莞尔一笑,“教育如同养花。我们要帮助每一棵幼苗以自己的方式生长,需要提供适合的土壤、水分、阳光,掌握教育的‘节气’。当然,最关键的是,我们有没有去了解、培养并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郭先梅说,30多年的教龄让她越来越像校园里的“种花人”。“土壤、养分和阳光是花开的三大法宝,我享受着和孩子们一起在这里静待花开的时光。”
土壤:小鞋带引出大节日
“养花最基本的是什么?是土壤。作为“养花人”,如果你不能躬下腰,去捏捏土的软硬,摸摸土的干湿,你又怎能知道适合不适合?”郭先梅说,她养花的第一个法宝是培土。
2003年,刚当上校长不到一年的郭先梅遇到了两个男孩。一个男孩能说会道,一进校就已经可以记住200个以上的英语单词,而另一个男孩上课时总是涨红了脸,却不敢回答问题。
“有一天上完体育课,我突然发现那个不说话的男孩弯下腰,帮助另一个男孩系鞋带。不经意间,他发现我在看他,‘校长,我……。’他帮同学系好鞋带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赶紧快速跑开了。为什么同一个班的两个孩子有这么大的区别,那个不说话的孩子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好奇心让郭先梅试着去一探究竟。原来,一个家庭非常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但忽略了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而另一个孩子虽然很少接触到书籍,却承担着很多家务,奶奶生病他一个人去拿药、煮饭……随后,郭先梅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发现学校有高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有普通工人家庭的子女,还有不少失地农民家庭的子女。不同的家庭环境带来学生间明显的差异。怎么样把差异转化为教育的资源,郭先梅陷入了沉思。
认真思考之后,郭先梅心中有了答案。“你们最喜欢什么?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回答:过节!好,我们每个月都可以过节!”于是,在这个小学里,八个不同的节日应运而生——自理节、搭档节、语言节、数字节、图片节、下载节、畅想节、原创节,孩子们每天都像过节一样快乐,在润物无声的土壤里自由生长。
养分:穷养富养不如爱养
“经常有家长来问我,对孩子应该穷养还是富养?对于花来说一样,水、阳光等养分不是越多越好,但我相信,如果你不用心、不用爱去养,一定养不好。”
一位白皮肤、蓝眼睛的美国家长走进校门,郭校长陪着他参观。“看到陌生人,好几个孩子直接跑开了,还有几个站在那里想交流,却不知道如何开口。”郭先梅试着启发孩子们去交流,但一句“hello”之后孩子们又不自觉地转过头望着校长,“我们课堂上学的那么多英语对话,居然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活学活用,到哪里去帮孩子找到自信呢?”于是,学校里开始实施“国际化教育”,不仅有校长、老师们精心布置的英式教室,更有英国课堂的个性化教育,注重探究、讨论、比较和交流,“英式教室里,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尊重外来文化,还能传播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大胆和自信逐步成为孩子们成长中最珍贵的养分。”后来,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到校访问,正是英方对“中英校际连线”项目在武侯教育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的一种欣赏。
“郭校长,我们想郑重地和你商量一个事情,关于换老师……”一次学期完后的老师交班,却引来家长们的“地震”。“几十个家长来找我‘理论’,‘万一孩子不喜欢’、‘怕耽误学习进度’”。郭先梅开始轮流给家长作工作,“孩子们如同一棵棵幼苗,如果今天出太阳,明天下雨,他们是不是就因为无法适应,不生长了?未来社会还有多少变化需要孩子去主动适应?”
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她领略到了家长的高水平、高素养。她想:“孩子们可以从不同风格、不同理念的老师那里可以学到不同的东西,那么家长呢?全校1000多名学生,2000多位家长,这是不是也可以成为滋养成长的养分呢?”这个想法就像一粒种子落了地,“家长百家讲坛”特色课程活动很快在校园中生根发芽。学校每期都有180-200节左右的家长课程提供给全校孩子,包括“走遍美国”“英式板球”等国际类课程,“怎样理财”“公路发展历史”“房子是怎样建成的”等社会类课程、“如何进行自我的创伤急救”“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眼”“遇到坏人可以怎么办”等自救自护类课程以及“怎么做春卷”“怎么炒回锅肉”等生活实践类课程,领域多元、门类多样,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进行选课走班学习。这样的课程实施方式,让一个孩子在校六年可以学习到72节“家长百家讲坛”的课程,极大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提升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
在郭先梅眼里,爱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养分。而这份爱,是用课程包裹着,用活动浸润着,让孩子们可以感受、可以触摸。
阳光:像爬山虎顺势生长
“二十年前,学校里开始种植爬山虎,一年又一年,绿色包裹了整个校园。特别是当阳光洒在每一片叶子上时,绿意盎然,绽放生命最美的颜色。”
有一年暑假,郭先梅到学校加班。远远地,她就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学生趴在校门上往里看,“老师,我昨天晚上做梦又梦到爬山虎了,所以我专门过来看看,看看它是不是还在这里。”
孩子的几句话简单、质朴,让郭先梅动容。二十几年前学校种植爬山虎苗如今早已覆盖了钢筋水泥,成为玉林小学一道独特的景观,影响了一代代从这里走出的孩子。
“在孩子心目中,爬山虎早已不是简单的自然景观,更是我们的文化符号、课程资源和精神象征。”郭先梅介绍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绿色的传承需要承载着更多的爱心和责任。于是,学校进行了“和爬山虎一起生长”的校本课程编写,引导孩子们写爬山虎的诗,画自己心中的爬山虎,唱关于爬山虎的歌,写关于爬山虎的观察日记,让孩子全方位、深入地了解爬山虎,领悟爬山虎那迎着阳光积极向上的精神。伴随四季更迭,看到爬山虎在秋冬季节的枯萎,正是生命的一种蓄势待发……
在郭先梅眼里,爬山虎不止是蔓延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还渗透进了孩子们的心里。这里是一座立体的植物园,每朵花都有自己生长的周期,看到学校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脚步,看到每一个学月总有那么多可爱的孩子被大家评选为“爬山虎美德少年”,看到每一期获得学校的“爬山虎之星”“爬山虎榜样教师”的师生脸上那幸福的笑容,都是“养花人”郭先梅最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