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树小学西区 2.10中队 何思睿 辅导员:张奥
我的老家在雅安天全县,与泸定县仅仅隔着一座二郎山,常听爸爸讲有关泸定的故事,有红军的故事、解放军的故事,还有爸爸当年修建康巴大桥的故事。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说的也是泸定,小小的泸定怎么会有那么多故事,我一直比较好奇,真想亲眼去看一看。今年春天,随着雅康高速泸定段的通车,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星期天早上,我怀着欣喜的期盼,迎着纷飞的细雨,和爸爸妈妈一起踏上了前往泸定的行程。沿着雅康高速公路,穿行在云雾缭绕的青山绿水之间,仿佛置身水墨山水画中。当汽车穿出13.4公里长的二郎山隧道后,映入眼帘是一碧如洗的蓝天和明媚的阳光,远方巍峨的雪山峡谷之间,大渡河奔流而来,将泸定县城一分为二。
进入泸定城区,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著名的泸定桥,远远望去,汹涌的大渡河水穿城而过,河水翻滚着、拍打着两侧的岩石,激起一层一层的浪花,河面上方悬挂着一座铁索桥,粗粗的铁链足有手腕般大小,大风吹过,铁链上的铁扣互相挤压,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桥头立有康熙皇帝题写的“泸定桥”御碑,原来泸定桥是建于康熙年间的1706年,是大渡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由十三根粗壮的铁链组成,在底部的九根铁链上铺着稀疏的木板。兴冲冲地踏上桥板,却发现桥面在不停地摇摆晃荡,透过桥板的空隙,看着脚下汹涌翻滚的河水,让人不寒而栗,有些头晕目眩,连忙抓紧了爸爸的手。难道这就是当年只有铁索,没有木板,对岸还有国民党守军阻击,却被红军夺下的泸定桥!实在让人难以置信,难道红军有神相助?
带着满腹疑问,我们来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大渡河畔。馆前松柏丛中22尊勇士座像,并列守护着耸立云天的纪念碑雕塑。看着馆内陈列的文物,听着讲解员介绍,仿佛又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1935年5月,红军长征到达大渡河渡口安顺场,安顺场曾是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蒋介石妄想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派重兵围追堵截。安顺场渡口只有三艘小船,红军渡河需要一个月左右。在这紧急关头,中央军委当机立断,决定夺取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先锋团一昼夜急行军240里,终于次日凌晨迅速占领泸定桥西岸。这时对岸的敌人已经拆去了桥上的桥板,只剩下13根光溜溜的铁索链,闪着寒光。22名勇士组成夺桥突击队,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手榴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冲锋前进。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敌人狼狈逃窜,泸定桥被红军成功夺取。讲解员最后激昂而自豪说道:“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路上最关键的一场战斗,有了这场胜利,才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飞夺泸定桥的胜利不仅挽救了红军,也挽救了中国革命!泸定桥不仅是大渡河上的第一桥,也因此成为红军桥、胜利桥;这是坚定信仰,临危不惧,英勇顽强红军精神的胜利!将永彪千秋!”
走出纪念馆,眺望奔腾的大渡河,在感慨红军英勇无畏的同时,还是有些不解,“一路上,我看见大渡河上还有很多桥梁,为什么红军偏偏选了光光的铁索桥?”爸爸回答道:“新中国成立之前,大渡河上只有一座桥梁,那就是泸定桥。”“怎么这么少呢?” 我想不明白。爸爸笑了笑,说 “因为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才改变了这里的一切,走吧,带你们去看看大渡河上的桥。”
离开泸定桥,沿着大渡河向上,走了不到2公里,就看见一座已经废弃的塔桥,塔上镌刻着“大渡河桥”,塔的表面黑黑的、旧旧的,两塔中间悬挂着两根粗粗的钢索,稳稳地提拉着钢梁桥面。桥头立着一块纪念碑,走近一看,原来这座桥是1950年由苏联援助修建的,距今已近70年了,怪不得这么破旧。
“你可别小看这座桥”爸爸说,“这是大渡河上第一座公路桥,当年解放军就是从这座桥上跨过大渡河进入藏区,解放三百万藏族农奴,让他们翻身当家做主人,过上像我们一样的好日子。”
“啊,如果没有这座桥,西藏的农奴不是还会很惨吗?”我担心地问。
“差不多!”爸爸笑着拍了拍我的头。
原来这座桥还有这么辉煌的历史,回头再看这座有些破败的桥,它似乎已经明亮了许多。
来到泸定县城郊,发现还有一座大桥,这座桥与前面的桥都不同,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站在高处俯瞰,两头的引桥和主桥构成了一个优美的“S”弯,就像一条美丽的丝带连接在大渡河两岸。引桥上翠绿的柏树一字排开,红红的三角梅穿插其间,和两岸的青山绿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爸爸,快看,这座桥好漂亮”
“这是康巴大桥,它是2004年建成的连续梁桥。”爸爸自豪地说。
“我知道,我知道,这座桥是爸爸修建的”我兴奋地说。
“真是我的乖女儿,被你猜中了”爸爸欣慰地捏了捏我的小脸。
“这是改革开放后修建的最大的一座大渡河大桥,被誉为藏区“二次解放”经济发展的纽带。有了这座桥,藏区的交通更加便宜,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藏族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你看,桥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这比我们当年刚建好时不知多了好多倍。”
哇,原来这座桥还有这么大的作用,我的心里甭提多开心了,爸爸真能干!
“走,再带你去看一座你妈妈参加设计的大渡河上的超级工程”爸爸仿佛意犹未尽。
我们继续沿着大渡河向上,汽车开了大概十多分钟,一座宏伟的悬索大桥矗立在眼前,悬挂的钢索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倒悬天边。
“看见了吗,这就是被誉为“川藏第一桥”的雅康高速的兴康特大桥,跨经达1100米,最高点距水面364米,造价超过10亿元,是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的超级工程”爸爸兴奋地说。
“知道吗,兴康大桥今年就能建成,到时雅康高速公路将全线通车,甘孜藏区将彻底结束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藏区将和内地一起踏上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快速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抬眼望着这座“巨无霸”桥梁,不禁为妈妈感到自豪,也为大渡河上桥梁建设的叔叔阿姨们自豪。
三百多年前,有着“西出盐关第一桥”美誉的泸定桥,结束了大渡河两岸交通依靠渡船和溜索的历史,往来藏地从此畅通。二百多年后,泸定桥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也改变了大渡河上的桥梁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发扬红军精神,使大渡河两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天路上的桥梁,在大渡河上拔地而起,见证了大渡河上桥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飞跃,见证了藏区解放,民族统一,实现安康幸福和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就要离开泸定了,夕阳的余晖泼洒在泸定桥上,汹涌的大渡河水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腾着,红军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内在源泉,激励我们勤学苦练,做有理想,有道德,敢拼搏、敢创新的一代新人。
“爸爸,我知道了,我们为什么要来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