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线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成都市解放北路第一小学整理建设未来学校案例

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陈海燕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8-06-28

一、概述Ilw四川教育在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对外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并搭建框架、阐述内涵。“5C模型”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e Competency)、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这5项素养的首字母均为C,故称该模型为核心素养的5C模型,这些素养简称为5C素养。五大素养从不同角度反映了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既反映认知要求,又体现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为核心素养的“学”“教”“评”提供了一套重要的指导框架,进而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变革。Ilw四川教育在线

学习与创新技能是课程精神内核,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是课程实施保障,生活与职业技能是课程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 21 世纪技能,需要通过跨学科的、整合的和基于项目的课程学习获得,并逐步渗透个性化学习、体验性学习、游戏化学习、沉浸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实现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大数据分析,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与评价。Ilw四川教育在线

二、指导原则Ilw四川教育在线

(一)课程设计Ilw四川教育在线

1.“整合”原则。做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整合。要明确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于弥补国家课程之缺失的基点上,谋求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协调一致和均衡发展,着力于区域性和个性的基本要求,把课程与学生身处的环境和个人经验联系起来,让特定的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以提高综合知识的能力,最终整合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Ilw四川教育在线

2.“契合”原则。一是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契合学生个体认知、性格、情绪等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要基于时代需要、更好地培养 21世纪核心素养;二是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契合区情和校情,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和学校价值主张,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地方及学校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和利用地方及学校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资源,去除糟粕、取其精华,使之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Ilw四川教育在线

3.“融合”原则。一是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高质融合,实现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课程实施模式的重构、课程实施效率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强;二是要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使知识由分裂、封闭、单一,走向融合、开放、多元,重点开展“综合课程”、“主题课程”、“STEAM课程”等方面的探索;三是要实现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融合。课程提供者,不仅是学校和教师,也可能是家长、社区、社会企事业机构。课程实施场所,不局限于校内空间,还可以走向大自然、走向社区、走向社会,使学习空间得到更大程度的延展。Ilw四川教育在线

(二)教学方法Ilw四川教育在线

1.人文性。“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既包括在认知层面对不同文化内涵、共性与差异的认识和理解,更包括价值观层面能够认同并愿意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行为习惯等,还强调在行为层面切实践行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这些价值观念。这要求教学方法要植根于优秀文化,突出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Ilw四川教育在线

2.个性化。未来学校为孩子提供一种适合教育,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让孩子在学校经历的不仅仅是一种课堂的学习,还有一种学习的历程,形成独特的收获体验,满足孩子个性化发展需求和成长。Ilw四川教育在线

3.情境式。需要为儿童提供一种资源、场所,一种情境模拟的世界,一种交流的氛围,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校园中体验式学习、实践化学习,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项目学习、解决问题。Ilw四川教育在线

三、实施重点Ilw四川教育在线

(一)课程设计Ilw四川教育在线

1.校情分析。构建课程体系,需要从宏观与微观、过程与管理、基础与特色等多维角度进行科学的实施分析,立足学校实际,从学生发展、家长渴求、教师亟需、社会呼应的需求出发,从好的传统和新的机遇挖掘生成点和增长点,锤炼专业队伍,依托社会资源。Ilw四川教育在线

2.目标设定。在设定课程目标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生活经验和创造设想,尊重个性发展需求,通过设置基础、拓展、特色课程,满足学生自我发展、自主选择的需求。Ilw四川教育在线

3.内容设计。做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整合,挖掘和利用地方及学校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体现跨学科融合,整合多渠道课程资源,重点开展“综合课程”、“创客课程”、“STEAM课程”等方面的探索。Ilw四川教育在线

4.环境技术支持。学校环境技术支持必须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需求。一是便捷有效;二是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本关怀,要更加人性化,要以方便学生学习、交流、游戏、生活为出发点;三是凸显文化育人属性。学校环境所传递的文化和审美对人格养成、审美能力培养、好奇心、学习生活的热情和社交至关重要;四是空间灵活、开放、功能复合;五是绿色智慧。绿色生态、智慧科技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绿色环保、新能源、智慧科技都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学习资源。Ilw四川教育在线

5.实施建议。注重培育、引导和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需要,促使他们学会主动性学习。通过主题式教学设计,面向真实问题重组教学内容,采用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情境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测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征,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推送方案,探索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因能施教,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挖掘外部社会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学校与社区、家庭形成良性互动,学习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社区、科技馆和企业,甚至可以去不同城市游学。Ilw四川教育在线

6.评价建议。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逐步渗透个性化学习、体验性学习、游戏化学习、沉浸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加深学习的深度。同时,在空间和技术的支持下逐步实现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大数据分析,重于过程性和诊断性评价,进行有效追踪和即时反馈,实现多元动态评价,真正服务于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Ilw四川教育在线

(二)教学方法Ilw四川教育在线

1. 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未来学校要注重培育、引导和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多样性和时效性,促使他们逐渐学会主动性学习。倡导和鼓励跨年级合作学习,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Ilw四川教育在线

2. 面向真实的深度学习。未来学校力图变革传统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主题式教学设计,面向真实问题重组教学内容,采用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情境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彻底打破“一言堂”现象。倡导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让学生在对话和互动中建构和转化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从而实现有效的知识迁移和对知识的深度理解。Ilw四川教育在线

3. 基于证据的智慧学习。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将不再基于教师的主观经验,而是基于丰富的客观数据。目前,已经有学校开始尝试使用学习分析技术改进教学,针对学生发言、老师发言、师生对话等信息,分析课堂讨论模式和师生互动风格,以可视化图表形式呈现分析结果,帮助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善课堂教学实践。Ilw四川教育在线

四、案例Ilw四川教育在线

Ilw四川教育在线

“棋”乐无穷的世界 Ilw四川教育在线

——解北一小“和乐”课程之棋类校本课程建设案例Ilw四川教育在线

成都市解放北路第一小学始建于1938年,学校遵循“和乐育人,育和乐人”的办学思想,用“和乐”的办学理念架构学校课程体系。Ilw四川教育在线

一、棋类课程开发历史及背景Ilw四川教育在线

学校的棋类运动始于1988年。通过近30年的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五子棋、国际跳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和围棋这五大棋类为主体的传统棋类课程体系。课程着力体现“儿童本位”,建设促进人自身和谐快乐发展的课程体系。初步构建了“棋艺启智,棋风树德,德才兼善,和乐发展”的课程理念;拟定了“让孩子在和乐中博弈人生”的课程目标;促进了孩子们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差异发展、个性发展。Ilw四川教育在线

在未来学校建设的大背景下,课程均以与信息化技术融合为生长点与突破点,以此实现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课程实施效率的提高,课程资源的新一轮开发,课程评价方式的转变,以及教师学生教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此背景下对传统棋类课程进行了创新与建设Ilw四川教育在线

二、棋类课程实施计划Ilw四川教育在线

}N~M1QG0[18[%7O8VDR$I)R.pngIlw四川教育在线

E`4)6}5EZSO~40GV]%L]B7D.pngIlw四川教育在线

UFKIF96XA)DFFKZ2$%D1F%4.pngIlw四川教育在线

课程实施方面,除基础棋类课程的班级授课制外,培优课程通过网络平台自助选择的方式,实行走班制,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兴趣特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校棋类课程发展历史中,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普及+拔尖相结合的课程实施方式(课程师资方面:本土优秀师资+校外名师,实施路径:全员必修+培优选修+家校共修)。在未来学校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让传统课程继续发挥更大的效应,学校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在传承中创新,探索出一条传统课程的创新实施路径。Ilw四川教育在线

目前学校已经创编了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校本教材三套,并编撰了棋类教学的相关经验文章专辑《棋之道》。          Ilw四川教育在线

三、课程创新点Ilw四川教育在线

(一)建构校园棋文化场Ilw四川教育在线

学校尝试在校园环境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中与技术深度融合,让师生随时处于泛在的棋文化场中。Ilw四川教育在线

其一,利用二维码构建多维校园棋文化氛围。学校发掘各类棋的发展史,棋类历史小故事,棋类名言警句,以及学校的棋类发展历,运用小动画、师生解说、棋类宣传片等形式,让枯燥的历史文化知识活起来。Ilw四川教育在线

其二,运用新媒体构架多视角宣传通道。运用电子阅览设备、阅读机、移动终端设备以及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媒体向校内外传播学校棋类文化,公布学校棋类赛事,运用互动平台选举学校小棋王等,让传统文化的传播依托新技术变得生动鲜活,让师生家长均在这样的棋文化场中受到熏陶,从而达到人与人、人与棋、人与技术的和谐统一。Ilw四川教育在线

Ilw四川教育在线

Ilw四川教育在线

Ilw四川教育在线

Ilw四川教育在线

浓郁的棋文化场Ilw四川教育在线

(二)形成新型教与学关系Ilw四川教育在线

在未来学校棋类课程项目推进中,技术的发展让课堂改革成为现实,学校与成都棋院合作,运用棋院开发的围棋数字平台率先在围棋、国象进行教学,这些软件具有生动活泼的影像与动画,同时具有强大的打谱功能,与此配套的棋局非常多,包括布局研究、中局战术、各种残局等。教学中,教师只需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相应棋局即可。在培优班中,移动终端成为学生棋类学习的常态工具,教师能随意演示学生的所有着法,学生也能在移动终端演示自己的着法,课堂氛围活跃异常。在这样的课堂上,技术的使用与课堂活动实现深层次融合,教与学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授课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混合式学习成为常态,形成更广泛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线上线下互动的局面。Ilw四川教育在线

Ilw四川教育在线

Ilw四川教育在线

成都棋院的围棋数字平台界面Ilw四川教育在线

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由知识中心、任务中心、问题中心转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推动者、支持者。学生们由课堂活动的消极参与者和被评价者变成课堂活动的主动设计者、实施者、参与者和评价者。Ilw四川教育在线

77Z{EY}W83SWQ_XD9N4KWQG.pngIlw四川教育在线

学校近期棋类校本课程中软件使用一览表Ilw四川教育在线

Ilw四川教育在线

学校正在使用的各类数字平台Ilw四川教育在线

(三)数字评价的尝试Ilw四川教育在线

在未来学校建设过程中,技术工具的使用,使大数据分析成为可能,让我们能够对棋类课程学习中个人和团体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追踪和及时分析,从而让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多元化。Ilw四川教育在线

如:在成都市围棋数字平台的使用中,学校发现,平台会对孩子的每一步招数进行评分,学生可以通过数据对自身的棋力进行评估(如下图所示),同时孩子每一次对弈的数据平台自动保存,教师通过对对弈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真实情况。而过程性、诊断性的分析结果又能够指导更有效的教与学。Ilw四川教育在线

在线学习的方式,学生,家长均能通过互联网方式了解到学生学习情况,生生互评,家校互评,实现评价的多元动态。Ilw四川教育在线

Ilw四川教育在线

Ilw四川教育在线

平台上对学生每一步的数字评估Ilw四川教育在线

(四)新型课程实践路径的探索Ilw四川教育在线

移动终端和学习平台带来了更加广泛生动的课程学习模式,学校鼓励和支持任课教师主动参与校内外新型课程的开发,学校结合实际正在逐步创新新的课程类型,将传统的棋类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大放异彩。Ilw四川教育在线

N~8FNUK6PZO~3YJG3Q_S07Y.pngIlw四川教育在线

 Ilw四川教育在线

5SG[SQ22ODECK9AHDS]~GVI.pngIlw四川教育在线

目前已经开发的课程类型Ilw四川教育在线

Ilw四川教育在线

Ilw四川教育在线

学生运用3D打印创作的棋子Ilw四川教育在线

解北一小在未来学校建设过程中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将校本特色课程——棋类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高质融合,从而让传统课程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这里,技术不只是一个手段,更是传承文明和延续传统文化的标签,将成为传统棋艺文化的重要载体,实现从“用技术服务教”到“用技术支持学”。同时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学习、开放学习的教学样态。(陈海燕)Ilw四川教育在线

五、附录Ilw四川教育在线

《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Ilw四川教育在线

《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Ilw四川教育在线

《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正福Ilw四川教育在线

《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Ilw四川教育在线

责任编辑:田媛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