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线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作业展评亮风采,光华实小一二年级师生双向奔赴!

来源:温江区光华实验小学校  作者:张红 通讯员 尹静  浏览量:2553   发布时间:2023-04-19

人间最美四月天,春花烂漫绽新颜。为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夯实常规工作,4月18日,温江区光华实验小学校开展了一二年级语文作业展评活动。xf0四川教育在线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xf0四川教育在线

优秀的作业能有力地诠释教学工作,更是推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本次作业展评内容包括:练习册、课堂作业本、写话本、听写本及各班的特色作业。形式多样的作业极具特色,一二年级语文组的作业设计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xf0四川教育在线

在作业展评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份优秀作业,都是老师和学生的“双向奔赴”。老师们的多元激励性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动力,让每一粒小谷粒在自信中生长。xf0四川教育在线

xf0四川教育在线

xf0四川教育在线

xf0四川教育在线

xf0四川教育在线

xf0四川教育在线

xf0四川教育在线

xf0四川教育在线

xf0四川教育在线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三人行,觉左右为师xf0四川教育在线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和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活动中,老师们既能对其他年级作业进行纵向了解,又能对本学科作业进行横向比较,互学互鉴,共同进步。xf0四川教育在线

本次活动由一年级语文组雷颖老师主持,在活动中,陈杰老师提出:低段学生在写话起步时,如何引导其畅所欲言?如何引导其有章法地表达?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xf0四川教育在线

xf0四川教育在线

xf0四川教育在线

xf0四川教育在线

花宏月老师分享了二年级语文组的方法:首先是抓住写话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接着要引导学生如何言之有序,学会如何去有序观察,如何使用顺序词来表达。在写话中采取先扶后放的方式,给孩子们搭好架子。加强家校合作,多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xf0四川教育在线

随后一年级组邀请李霞老师为大家分享,李霞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方法。在写话方面,要切实引导学生,说真话。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写最真实的感受与想法。其实,小报的呈现是保持孩子写话动力的一个途径。xf0四川教育在线

xf0四川教育在线

学无止境,曾萍老师首先就如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何让学生有话可写,如何写,做出了宝贵的分享。其次,谈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她表示要用好教材,引导从多角度去观察,在写话方面,要指导学生如何谋篇布局。最后,说到基础知识,要用多种方法去激励、表扬学生,把基础知识夯实。xf0四川教育在线

xf0四川教育在线

引领促成长,且行且思共芬芳xf0四川教育在线

段主任提到以下几点:1、书写工整、规范。在布置设计时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进行训练,在扎实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2、通过作业展评,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后,老师们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提升和拓展。将课文延伸、扩展,跨学科融合。3、作业设计有层次,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学生搭支架。xf0四川教育在线

xf0四川教育在线

段主任还提到,通过本次活动,带来了一些思考,对知识把握不牢的学生的关注,以分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鼓励。聚焦薄弱处,去激发内驱力,使其不断提升。在设计方面,还要往里挖,思考有没有更有效、更好的方式,鼓励学生,使其有兴趣。课堂上关注能力强的孩子,让他有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同时让能力不够强的孩子受到感染,让他得到提升。xf0四川教育在线

周校长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作业像一面镜子一样,能够让我们看到课堂更加高效了。”周校长提出两个希望。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作业设计方面多思考。“想一想,你想让自己班不同学习能力的孩子在课堂上达到一个什么境界,一个什么高度,这些我们要去追寻、摸索。希望延时服务课、语文课、跨学科课程、年级社团等,以多种形式来丰富孩子们的语文学习。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慢慢走,一步步走扎实,有方向,有追求。”xf0四川教育在线

xf0四川教育在线

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通过本次活动,一二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激励,实现了良性互动,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促进作用。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育人,光华人将继续携手共进,共赏教育美景。张红 通讯员 尹静)xf0四川教育在线

温江区光华实验小学校
责任编辑:周钰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