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人工智能教育真正融入课堂,成都市熊猫路小学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课程的规模化建设与应用工作,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2024年3月28日上午,成都市熊猫路小学校开展了成华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责任专家谭伟团队、李维明团队联合教研活动。央馆人工智能教育专家组成员、成华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第一组责任专家李维明老师,成华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第三组责任专家谭伟科长,成华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第三组专家廖云督学,成华区人工智能工作推进项目办成员刘军老师,来自金堂和新都区的联盟兄弟学校以及两个团队的专家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活动中,冉欣老师和何济显老师分别展示了精彩的人工智能教学课例。
冉欣老师展示课例
何济显老师展示课例
接着,冉欣老师和何济显老师进行了说课,他们以《中小学人工智能技术与素养框架》为教学的参考和依据。冉欣老师在课堂中,让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感知外界信息,通过识别和理解自然语言与人交流,模拟人脑产生思维能力,以此来帮助同学们破案。何济显老师在课堂中,通过人工识别脸部特征引出学生对机器识别人脸的原理的理解和搭建积木实现人脸识别的能力。
他们通过情景创设、任务驱动、小组游戏让学生积极探索原理与新知,在玩中学,学中玩。既让学生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魅力,也通过人工智能两面性的介绍,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颗人工智能的小种子。
廖云督学、李维明专家都对两节课例充分肯定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廖云督学提出,冉欣老师的《黑猫警长“巧”破案》重在人工智能的初体验,何济显老师的《AI护航花花回家》则是人脸识别编程探究,两节课的目标达成度很高,充分体现出了人工智能的核心素养。这两堂课由基础到进阶,体现出梯度,展示了学校人工智能课程研究的多样性。
李维明专家表示,冉老师与何老师教学设计的思路非常明确,两节课例都设计了很好的情境导入,特别是何老师的课例,他带领学生探究人脸识别原理的环节设计地非常好,由人的思路类比到人工智能技术,很好地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是怎样识别人脸,值得赞扬。此外,这两节课都有一个很大的亮点,提醒学生不仅要看到人工智能的优势,也让学生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弊端。同时,李维明专家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在以后的课程中可以适当引入ChatGPT和讯飞星火等认知大模型,提升课堂的深度及培养学生人工智能核心素养。
接着,谭伟科长布置了相关的工作要求,他提出,要求大家对央馆课程继续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小飞,对其它人工智能方面的工具也要进行深入研究。其次,落实规模化试点课程,让孩子喜欢上人工智能课,希望各校能够继续打磨典型课程,开展好常态化课程教学,做好竞赛准备,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场景建设的融合。最后,希望大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让更多的老师得到共同提升。
每一次交流,每一次研讨,都是思维的碰撞,智慧火花的绽放。学校将以此次研讨为新的起点,不断尝试将人工智能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体验信息技术智能化的机会,赋能课堂,赋能学生,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未来!(魏雅莉)
熊猫路小学,AI赋能“玩”课堂,科技创新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