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2024年11月5日-7日,崇州市七一实验小学程荷玉老师、王琳老师、胡灵老师一行三人走进阆中师范附属小学和苍溪北门小学,参与到这两所学校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活动中。
前期准备
一堂好课的研磨打造是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集结。为了此次活动,三位青年教师在学校做课团队的帮助下内外兼修,逐渐完善自己的课堂,为外出展示交流做了充足的准备。
课例展示
课例一,由胡灵老师执教《淘气的一天》,胡老师以“听一听”引入时钟,再看实物钟让学生了解钟面的结构以及转动方向。以“淘气的一天”为教学情境,六个项目活动任务为主线,搭建“什么时间淘气在干什么”的语言支架,建构学生对整时和半时的概念,让学生感悟时间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用完整数学语言描述的习惯。胡老师基于新课标理念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活动任务,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和体验,将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与时间建立对应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感,初步发展量感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例二,由王琳老师执教《什么是周长》,王老师通过创设“给阅读公约”加花边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存在。利用“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判一判”等多元活动探析周长概念的本质;“描一描”“认一认”“量一量”等活动,感知“周长”概念表象;在“用一用”“想一想”的延伸活动中,内化概念理解,学生在王老师的课堂活动中感知——理解——内化。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最后到“有什么用”,从真实情境中来,到现实生活中去,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整堂课,王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学情,层层递进,把错误当成一种学习资源,智慧融错,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落地培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专题讲座
程荷玉老师“基于探究化归型数学活动培养小学生应用意识——以《一起来分类》为例”的专题分享,重点分享了“培养应用意识的四种数学活动类型——探究化归型”,探究化归型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真实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让学生经历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目的。
一路修行,一路成长。此次研讨交流的火花碰撞,给青年老师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机会,也为实小团队拓宽了研磨思路,学校老师将带着满满的收获走向课堂教学实践,一路生花。(黄小林)
崇州市七一实验小学,青年教师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