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帮扶不是简单的资源搬运,而是构建可持续的生态体系”。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响应的“青羊-得荣”间的精准对口帮扶工作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两地校际双师空中课堂如期启动了。高原之上、峡谷之间氤氲着两地孩子们的朗朗书声让校与校之间、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师与师间不再遥远。山虽高,水虽急,却不能阻隔对两地教育优质均衡教育的渴望。一座携着乡村振兴、携着成长渴望、携着友谊的学习之桥——‘桐’‘得’双师空中课堂为梦想点亮了希望。
云端相聚,共绘成长长卷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与得荣县子庚片区寄宿学校建立了双向互动多媒体教室,常态化开展线上送教。满足了一至六年级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每周共计12节课的教学需求,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桐’心同‘得’,共育成长”空中课堂启动仪式于近日在两校同步举行。两校师生代表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相聚云端,共同见证这一暖意流转的时刻。
启动仪式上,成都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党总支书记周英表示,学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心组织优秀师资力量,为得荣县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课程,助力孩子们在学与思的过程中,学有所得、快乐成长。
得荣子庚片区寄宿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洛绒益西对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的帮扶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积极组织师生参与“空中课堂”学习,与泡小西区共同携手,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双师携领,共沐智慧春风
“‘桐’‘得’双师空中课堂”将依托互联网平台,采用直播、互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授课。泡小西区的教师们将化身“云端讲师”,为得荣县小学的孩子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课程。同时,得荣的老师们将作为助教,协助课程的顺利开展。
在宋琦老师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的语文课上,孩子们在新奇和雀跃中,完成了《小青蛙》这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在课堂中,用稚嫩的语言表达童真的想法,有趣、有得、有思,双方学子在云端实现了一场童真的交流。
此外,在双师课堂中,两位老师分工协作,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六年级语文课堂,一场融合传统诗词与现代科技的教学实践精彩上演。在“双师空中课堂”模式下,语文老师借助AI技术,为学生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诗词赏析课,让古诗词在科技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数学课堂上,二年级的陈丹老师围绕“选谁去参加比赛?”这一主题展开学习、讨论和交流,共同经历了统计的过程,感受了统计的意义。三年级的赵欣老师通过“认一认、辨一辩、找一找、想一想”四层进阶教学环节在能够准确识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复合方向。
四年级数学组的杨涛老师带着两校的小朋友一起认识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中重在让学生经历“过程”,提升认识。五年级的李霞老师则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场探索图形奥秘的奇妙旅程。李霞老师以其巧妙的问题引导和精准的点评,激发了双方学生们的思维火花,提升了学生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携手同心,共写教育诗篇
一次携手,从设备平台支持到教师课堂教学,从教学设计的研磨到双方教学思考的共商,泡小西区的老师们已经准备好,将深入推进本次项目,在以科技赋能的教育变革中,用实际行动书写送教帮扶的潜心答卷。
一根网线,连接城乡,偏远地区的孩子得以走进智慧课堂,共享优质资源;一个平台,好课荟萃,不同地域的教育思考齐聚“云端”,发芽生长,共领知识的魅力;一场直播,AI智慧走进古诗教学,链接传统课堂,激发教师们对教育信息化的巧思和孩子们对于世界的遐想。
从泡桐花开处到西部太阳谷,教育均衡的“云端携手”,正化作拂面春风,吹散千山万水的沟壑,让暖意播撒、让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努力蔓延,滴滴浇灌。泡小西将充分发挥双师空中课堂优势,让两校师生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流与学习,搭建起友谊的桥梁,让更多学生受益。(赖波 通讯员 宋琦)
泡小西区,双师空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