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语言学习目标,推动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从基础教育抓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文化意识”列为核心素养之一,明确学生需“用英语介绍中华文化,增强家国情怀”。
在此背景下,2025年3月18日至19日,成都天府中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四年级开展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大赛。活动整合语言学习、历史、艺术等学科,推动“大语文”与“大英语”协同育人,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文化底蕴的新时代少年。
童声演绎传统 舞台绽放风采
比赛现场,孩子们化身“文化小使者”,用英语讲述了一个个经典的中国故事。
三年级的小选手们以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分享了《愚公移山》《哪吒闹海》《年的传说》等民间故事,用英语重现了“贴春联”“放鞭炮”的春节习俗。
四年级的同学们则通过《夸父追日》《刻舟求剑》《张桂梅》等民间智慧故事及英雄人物事迹,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
孩子们亲手制作道具、设计服装,让舞台成为中西文化碰撞的奇妙空间,更有爸爸妈妈们主动参与趣味亲子配音环节,和孩子们一起带来了精彩的沉浸式“声入人心”。
学科深度探索 传播文化自信
这场比赛不仅是英语能力的比拼,更是一次学科融合的深度实践。语言学习如何超越“背单词”的框架?孩子们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文化浸润式学习
通过讲述传统故事,孩子们主动积累节日、历史相关的英语词汇,并深入理解背后的文化意义,让语言真正“活”起来。
跨文化思维培养
在演绎《夸父追日》《刻舟求剑》等神话、寓言、成语故事、民间故事时,孩子们深度感受了中西方“逻辑”的差异,学会用英语解释中国智慧,既锻炼了语言表达,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情感与语言共鸣
在讲述《年的传说》时,让听众感受到节日背后的情感温度,这正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传递思想与情感。
在孩子们带来的精彩绝伦的中国故事里,大家感受到了祖国的历史、文化、伟人、名胜;聆听了精彩的中国故事,感受到了天习少年的风采。
希望通过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比赛,能够培养出“既能理解世界,又能被世界理解”的未来公民,最终实现“以语言为桥,以文化为魂,以少年之声,传中国之美”的深层价值。学校也将持续举办此类活动,鼓励更多孩子成为“双语文化小使者”,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江蕾)
天府中学附小,英语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