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川西坝子浸润在油菜花的馥郁里,麦苗拔节的脆响与蜜蜂的欢鸣编织成春天的交响。当晨光为少年的发梢镀上金边,大邑县王泗镇学校的操场已扬起猎猎彩旗。2025年3月27日清晨,九年级学子们以一场特别的“生命成长之旅”,在近10公里徒步中对话历史,在文化浸润中寻找心灵密码。
徒步踏青:脚步丈量青春的长度
“出发!”随着带队老师清亮的哨音,蜿蜒的队伍如同苏醒的游龙,沿着乡间公路迤逦前行。走过油菜花海时,不知谁起了头,铿锵的《少年中国说》穿透薄雾;途经麦田时,孩子们仿佛看到了风吹麦浪时,万倾金波。当三岔小学的轮廓出现在眼前,运动手环显示已徒步12768步——这串数字不仅是地理距离的丈量,更是意志力的可视化成长。
纪念馆沉思:触摸生命的温度
田载重烈士纪念馆内,时光在黑白照片间缓慢流淌。当三岔小学红领巾讲解员哽咽着讲述“29岁的永恒”时,有女生偷偷抹去眼角的晶莹。在烈士使用过的煤油灯前,有同学驻足良久,那是一种对生命更深的感悟:“这簇穿越八十年的火苗,告诉今天的我,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照亮过多少人的前行之路。”
非遗工坊:传统滋养生命的厚度
“面具要三层裱糊,寓意天、地、人三才和合。”非遗传承人手持制作模具,将千年智慧娓娓道来。少年们浆纸刷叠、指尖翻飞间,憨态可掬的“笑头和尚”渐具雏形。有的戴上“笑头和尚”,乐得手舞足蹈,忽然领悟:“原来传统文化不是课本里的铅字,而是可以触摸的温度,就像这面具,笑着面对生活的智慧需要亲手塑造。”
红色剧场:代际传递精神的光度
荧幕上的《闪闪红星》片段,因小演员们稚嫩而真挚的演绎格外动人。当“潘冬子”举起红缨枪时,台下九年级学子集体鼓掌。这掌声穿越代际,在剧场久久回荡。“看着比自己小的孩子演绎红色经典,突然意识到传承不是抽象的概念。”“就像接力赛,我们接过的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精神火炬的永续传递。”
零食大作战:释放赋予生命的弹性
返校后的操场变身欢乐海洋。当零食开抢的哨声响起,平日严肃的班主任们瞬间化身“守护神”,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零食堆,为孩子们的“口福”而战。科任老师和学生代表也蓄势待发,准备接力而战。这场刻意设计的“无序狂欢”,恰如德育主任所言:“弹簧压得太紧会失去弹性,成长需要张弛有度的智慧。”
暮色渐浓时,教学楼的灯光次第亮起。那些沾着泥土的运动鞋、衣服上不慎染上的浆糊、日记本里新添的感悟,都在诉说这个春天的成长故事。正如活动总策划胡铜校长所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当孩子们用双脚丈量过先辈的足迹,用双手触摸过文明的血脉,心灵深处自会生长出抵御风雨的力量。”
“生命教育体验生活,体验更多的事,追求更好的自己,教育人就是帮助孩子找到最好的自己。”这场融合了红色基因、传统文化与心理教育的春日行走,恰似给青春生命注射的三重疫苗:在历史纵深中筑牢信仰之基,在文化浸润中涵养精神之气,在压力释放中磨砺抗挫之志。(张红)
历史与青春双向奔赴,大邑县王泗镇学校,开启生命教育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