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光明媚,万物生长的季节,成都市新津区希望城小学继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各年级纷纷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校园防欺凌
有爱伴成长
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同学们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欺凌,一年级各班开展了“预防校园欺凌”心理健康班会活动。
班主任老师从“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及危害、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等方面进行讲解,教育引导孩子们不做“欺凌者”,学会应对校园欺凌,对校园欺凌说“不”。
学会谦让
绽放友谊之花
在校园生活里,同学们之间的相处隐藏着一个大大的成长课题——学会谦让。二年级的班会课上,同学们争当“谦让小天使”,有序排队参与游戏,不插队、不推搡,遵守规则。
教室里,当大家都想使用有限的文具时,不妨慢一步,让其他同学先挑选;在课间活动时,同学们主动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小伙伴;在图书角,自觉遵守借阅规则。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却充满了谦让的温暖,让校园充满爱与和谐。
从“心”出发
拥抱阳光
在三年级“阳光心理,健康人生”主题班会课上,老师们围绕“什么是心理健康、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阳光心态”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学会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学们在“如何保持阳光心态”环节畅所欲言,积极分享自己的调节方法。在互相的出谋划策中,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大家成为一个更加紧密的集体。
“外号”面对面
尊重你我他
四年级的主题班会课以“外号”为切入点,设计三个环节“名字故事”分享、开展“外号盲盒”的心理游戏、情景剧演绎。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认知。
同时,班会结合心理学共情训练,引导学生从“被称呼者”的角度换位思考,掌握“尊重为先”的沟通原则。通过“外号分类墙”互动装置,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交边界意识。
真正的友谊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善意的幽默可以增进感情,而恶意的调侃则会伤害他人。系列活动的开展,为班级营造温暖和谐的成长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心理调适的使用指南,也为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奠定了基础。学校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阳光、和谐的成长环境,助力每一位学生在今后的时光里扬帆起航,逐梦前行。(江蕾 通讯员 黄丹 高璐)
希望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