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成都市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开展以“破局·对话——培智学生社会交往案例分享”为主题的班主任教研活动。活动由资源部主任赵敏主持,全体班主任、副班主任及部分老师参与。
熊慧老师围绕社交边界感,基于培智职高学生的社交现状,分析班级学生因社交边界感不同而引起的社交冲突,细致讲解如何处理班级学生社交冲突,并建立合适的社交边界感。
杨嫒琳老师以活力满满的“鲶鱼”借喻转校生,利用他的个人特点,带动班级气氛,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引导陪护与家长正确看待、处理同伴交往中可能产生的冲突,同时帮助新同学顺利融入班级。
程媛媛老师发现班级某学生行为问题的背后是未被看见的情感需求。她指出:教师既是观察者,也是联结者,更是引导者,要深入了解、敏锐感知,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被需要”;当学生情绪不稳定时,进行“冷静三秒”的心理暗示,鼓励家长参与正向激励和行为契约,共同见证孩子的转变。
罗琦老师分享了学生同伴关系培养的案例。从学生社交冲突发生时、发生后应如何处理和如何跟家长、陪护沟通入手,引导家长、陪护正确看待孩子之间的社交冲突,并针对如何改善同伴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交行为提出了建议。
卿春老师分享了在职高课程中渗透自信心培养的心得。以学生职业梦想为切入点,卿春老师在《职业辅导》课上讲解学生梦想职业的岗位要求,并落实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在专业课帮助学生逐渐符合岗位标准,引导学生从挫折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一步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马琼老师分享家长及陪护处理学生冲突的方法。先引导家长剖析冲突根源,再传授即时安抚、沟通引导等干预技巧,强调家校合作,搭建沟通机制,共同培养学生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王芙蓉老师以“班级学生社交干预——以微信聊天为例”为题进行分享。从引导良性互动、找到合适的话题,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社交技巧运用到班级群聊和日常面对面交流里,逐步提升社交能力,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通过微信助力社交圈的扩大。
本次教研探索班级管理与家校协作策略,研讨处理学生社交问题的实用方法,老师们通过案例进行经验交流,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孩子们的社交之路点亮星光。(赖波)
青羊特校,社会交往案例分享,学生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