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新闻网成都7月26日讯(记者 孙林馨 魏敏 李林)为探索居民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路径与方法,培养居民自助助人的主人翁意识与志愿者精神,为社区自治发展持续培力。7月26日,成都市青羊区汪家拐街道文翁社区工作人员带领社区10余名居民志愿者和辖区内12组亲子家庭来到了成都市郫都区唐元镇临石村开展参访学习活动,此次活动由青羊区民政局,青羊区社治委,汪家拐街道文翁社区主办,成都市青羊区百灵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据悉,参加此次活动的成员均为辖区的居民志愿者、学生及其家长。
早上8点,参访团一行四十余人从文翁社区出发,驱车一个半小时到达了临石村,孩子和家长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成都市城市河流研究会(简称:河研会)驻该村的工作基地,据悉,位于岷江分流河畔的郫都区临石村是成都市水源地核心保护区,自河研会入驻临石村后为当地农民安装包括沼气池生态旱厕、和人工湿地的生态闭合设施,处理家庭生活废弃物;倡导当地农民采用生态种植的生产方式,将处理后的家庭废弃物还田,形成在地循环。同时通过社区支持农业,引入城市消费者鼓励农户持续从事生态农业,通过环境教育社区参与,推动当地百姓主动关心环境保护环境。一走进院子,家长和孩子们便被陈列在院内的展板所吸引,展板上详细的介绍了河研会及临石村当地百姓近些年为保护成都市水源地环境及生态农业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稍事休息后,所有成员便开始了当日活动的第一项任务——清源活动,12组亲子家庭和居民志愿者分成四个小组,手持垃圾捡拾器和网兜在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兵分两路开始正式的走访水源地,清理沿途垃圾。过程中,孩子们一边认真巡视着路边,一边听着当地工作人员介绍沿途风景,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四个小组的垃圾网兜里已是满满当当,随后,所有成员提着捡到的垃圾在当地工作人员的组织下统一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小朋友,这个烂掉的茄子属于什么垃圾呢?”“我知道!厨余垃圾”“那这个饮料瓶属于什么垃圾?”“饮料瓶是塑料做的,属于可回收垃圾”孩子们兴奋的将工作人员围成一圈,积极地回答着工作人员提出的关于垃圾分类的每一个问题,家长们看着认真积极的孩子们,纷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清源活动结束后,迎来了当日活动的第二项任务——帮厨,该项活动旨在帮助居民志愿者和亲子家庭更准确的认识区分及合理的处理厨余垃圾。帮厨结束后到了午餐时间,参访团此行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招待,村民们为参访者准备了丰盛的家常菜,让他们尝到了当地美味的生态蔬菜,午餐结束后,居民志愿者和亲子家庭还分别体验了一下当地生态环保的洗碗方式——用米糠洗碗,小朋友们甚至都没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就将自己的碗清洗的干干净净,将碗具码的整整齐齐。
近半个小时的休整后,由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为居民志愿者和亲子家庭集中讲解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志愿者们通过PPT向居民志愿者和亲子家庭详细讲述了当前垃圾处理现状、垃圾处理方式以及垃圾处理不当产生的影响等知识,为居民志愿者和亲子家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深刻意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最后,在家庭堆肥示范区参观活动中,居民志愿者和亲子家庭了解了生态堆肥的操作流程,认识了当地村民自家种的生态蔬菜。
文翁社区工作人员向四川教育新闻网记者透露,文翁社区作为青羊区垃圾分类试点社区,尝试把垃圾分类与社区营造相结合,文翁社区“厨余是宝”社区营造项目预计历时2-3年完成,过程中,社区将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社区居民学习厨余垃圾再利用,垃圾分类的知识。从而减少社区垃圾堆放量,倡导绿色环保生活形式,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的环保意识。记者还了解到,文翁社区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教给居民垃圾分类的知识,更多的是环保理念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