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成都公益界诸多人马汇聚到位于白水河自然保护区边缘的大坪山农耕博物馆,首届大坪山生态养生文化节在这里成功举办,“互助乡厨”志愿扶贫行动将同时发布。本届文化节由成都市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是一个以当地村民为主体,以乡土文化和乡村特产为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
乡土,不一定就是落伍的,也可以时尚的、创新的。在本次文化节上,大坪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民生活农具秀”令人耳目一新;当地文艺团体表演了川剧变脸,以及川戏折子戏《请长年》;庄重简朴的“大坪山冬至祭天礼”仪式更是透着浓浓的中国乡村味道,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对青山绿水的感恩、连接,是村民世代相传的信仰。
大坪山中药材展览与推介环节颇具地方特色。除了2008年地震后重建的生态民居,大坪村本身自然禀赋极佳,盛产黄连、厚朴、杜仲、黄柏、重楼、百节等中草药材,平均海拔1300米,交通状况良好,生态保持完整,是生态旅游、户外拓展、团队培训、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时曾说:“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在大坪村,人们按照“敬天惜物、乐道尚和”的理念建设生态乐和家园,堪称“留得住青山绿水”的典范。可是,如何才能“记得住乡愁”?在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农村扶贫、返哺乡村,如何做到扶贫又扶智?
成都乐和社区服务中心在成都市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下开展的乡村书院建设项目,让人们看到一个不错的探索。项目提供老人的文化活动、妇女的乡村厨艺培训、儿童的国学课程及社工服务。首届大坪山生态养生文化节也是该项目的重大活动之一。而与文化节同时发布的“互助乡厨”志愿扶贫行动,则作为“互助乡厨”项目的一部分,由北京乐和公益基金会资助和发起,旨在探索乡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大坪村乐和家园创建人、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介绍到,“互助乡厨”依托二十四节气做邻里互助养老餐,号召志愿者以捐资金、捐时间、捐物资、捐智慧等方式参与其中,在每个节气为乡村老人提供一顿“节气餐”。餐费由老人子女出一半,乐和公益基金会资助一半;餐食的制作和服务,则由乡村或城市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
“互助乡厨”项目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学习、传承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和礼仪习俗,还能带动孝悌养老公序良俗的发展,促进邻里关系,自助互助从而公助,使乡村发展的力量各尽其责。通过二十四节气养老邻里互助餐,破解空巢、空心、孤独、失信等精神文化缺失、心灵无法安顿的难题。此外,在内生力量起来的同时注入外援,既为乡村老人提供物资及精神上的帮助,也促进城乡连接,城里人用物质和时间等扶贫乡村的同时也被“精神扶贫”,是一举多得、互惠互利的新尝试。
活动由2018成都市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和北京乐和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还有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成都市青羊区花生果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村委会参与协办,成都乐和社区服务中心、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北京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承办。包括成都中医药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熊茂德、四川手拉手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王鹏、成都花生果妇女儿童服务中心理事长董德红等多人成为“互助乡厨”志愿扶贫行动的首批爱心志愿者。
廖晓义老师作为世界知名的环保行动家、社会活动家及公益人物,她说:“我所做的就是从一个中国人、一个公益人,从自己安身立命的需要,去尝试凝聚公益的力量,让乡村和城市社区焕发应有的活力。也希望能有更多有志之士加入乡村志愿扶贫的行动当中,为中国人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发展贡献一己之力。”(赖波 通讯员 陈娟)